尖身波旁-历史上最珍贵的波旁咖啡豆 尖身波旁比瑰夏咖啡更好喝吗
危地马拉咖啡先驱者-茵赫特庄园卡杜艾和波旁品种区别介绍
这个月初去参加了一次咖啡杯测,对象是来自留尼汪岛的尖波旁。
话说十几年前,两个极富传奇色彩的咖啡品种现身,轰动了整个咖啡世界。这两个品种,一个是艺妓〔注1〕,另一个就是尖波旁。关于艺妓咖啡,曾在《介绍两个顶尖庄园》那篇随笔中简略提过,其详细的故事,以后找机会再说;本篇趁著杯测留下的印象,想与读者分享尖波旁的传奇。不过在谈尖波旁之前,得先弄清楚一些与咖啡品种有关的事,否则读者对尖波旁所造成的轰动,可能会觉得难以置信。
追求高品质咖啡的人,对于阿拉比卡和罗巴斯塔这两大品种,注意力大概都会放在前者,理由很简单:阿拉比卡咖啡虽然不保证一定有好风味,但高品质的咖啡,包括所有精品咖啡在内,全在阿拉比卡的范畴,罗巴斯塔只能列在商业豆这一级。
波旁咖啡之所以得名,是因为它在新世界最早被广为种植的地方,当时被称为波旁岛,也就是今日的留尼汪岛(Reunion)〔注6〕;而本篇所要谈的传奇主角,尖波旁,则是波旁咖啡在岛上的自然突变品种〔注7〕。
川岛先生出生于1956年,由于他的父亲经营咖啡烘焙事业,可以说,他自小就成长于咖啡环境。高中毕业后的1975年,被父亲送到素有生意往来的萨尔瓦多,进入大学的经济系就读,可是川岛的兴趣其实是咖啡而不是经济,所以耗费了大量时间去研究咖啡,甚至为了去“国立咖啡研究所”学习咖啡而放弃了经济系的学业,得知此事的父亲,在盛怒之下,停止了川岛的经济支助。但川岛仍然不改其志,以翻译的工作换取生活费,半工半读,继续学习咖啡,直到1981,他25岁那一年,萨尔瓦多爆发内战,才返回日本。
在萨尔瓦多期间,川岛由国立咖啡研究所的专家处,听到尖波旁的大名,虽然专家们都认为尖波旁已经绝种,但他心中却怀抱著“或许还能找到它”的梦想。
返国后,进入UCC咖啡公司工作,任职于农业研究部门,担任UCC海外种植据点(包括牙买加、夏威夷、苏门答腊等地)的督导工作。1999那年,因公出差,去到东非,就乘便一访邻近的留尼汪岛,请当地人士陪同寻找可能残存的尖波旁。他发现,岛上的年轻人,很多甚至不知道在历史上,留尼汪岛曾是咖啡的重要产区,而且大名鼎鼎的“波旁”品种,正是起源于此。据川岛的回忆,有一次还有一个小伙子带他去到超商,以为他要找的,是放在架子上的咖啡豆。
尖波旁的传奇就说到这里,最后来谈一谈它的风味,以及我们俱乐部追这支豆子的经过。
我们五四咖啡俱乐部是一个非营利的小团体,成员以退休的教职员居多。教育界标榜: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我们俱乐部也有一个类似的宗旨,没那么崇高,却充满欢乐与希望:
“得天下好咖啡而品尝之”
月初我参加尖波旁杯测,就是这宗旨的体现,而杯测的因缘却要回溯到2007。正是那年,我得知尖波旁在日本上市的消息,想方设法,看看有没有往来日本和台湾的亲友能带回一些豆子,可是不仅2007没弄到手,而且连著几年都落了空,直到去年。
事情是这样的:几年前,曾拜托一位非常用心经营咖啡的刘先生,设法追这支名动天下的尖波旁。毕竟,由咖啡从业人员去追咖啡,比起私人俱乐部去追咖啡,管道要多得多。去年夏天,一个凑巧的机会,刘先生以负有盛名的艺妓咖啡竞摽豆,换回一小批尖波旁,终于让五四俱乐部一圆品尝尖波旁的宿愿。可惜那一批尖波旁并不是来自留尼汪岛,而是来自哥仑比亚(不知道种子是如何渡过重洋,去到哥仑比亚的?)风味确实不错,但似乎不完全符合档案中的“明亮酸味,蓝莓、香草的气息,丝绒般的滑顺”那种描述。农产品与产地的自然条件密切相关,土壤、阳光、雨水、气温等,任何一点变动,都足以改变最后口中的感觉。所以去年我向刘先生再度提及,是否能追些正牌留尼汪尖波旁回来,皇天不负苦心人,刘先生今年终于达成这个艰难任务:杯测结束之后,再等一两个月,这支“留尼汪岛的尖波旁”,就将来到五四咖啡俱乐部。而杯测时所感受到,那还略欠完美的酸、香、滑顺,是否能在更仔细的焙烤过程中美妙呈现,都要等豆子到了之后才能验证。UCC贩售这款豆子的时候,用了一个动人的广告:
一年一次的美味奢侈
吸引追求尖波旁的顾客,而我们五四咖啡俱乐部,今年总算可以等到这迟来的奢侈了。
〔注2〕罗巴斯塔(Robusta)是刚果种内最有代表性的一个品种,用“罗巴斯塔”这样的称呼来取代“刚果种”,是当今业界普遍的作法。
〔注4〕阿拉比卡咖啡的原生地是伊索匹亚,但十六、七世纪时期,这个事实还不为外人所知,当时世人都以为咖啡的原生地是距离伊索匹亚仅约40哩,一海相隔的也门。在历史上,也门(古称阿拉伯)的确是最早把咖啡树当成农作物来种植的国家,所以这里“原生地”指的是也门而不是伊索匹亚。
〔注5〕这里所谓的“新世界”,指的是伊索匹亚和也门之外,任何种植阿拉比卡咖啡的国家或地区,例如印度、苏门答腊、爪哇、巴西、哥仑比亚、牙买加等(还有很多)。
〔注6〕此岛位于非洲东南方的印度洋上,1649年被法国占领,由于当时法国是波旁王朝,因而被命名为波旁(Bourbon)岛。法国大革命后,岛被改名为留尼汪(Reunion),后来虽然经过一些变动,但终于在1848年,波旁王朝完全垮台之后,正式定名留尼汪,直到今日。
〔注7〕关于这个论断,咖啡界其实有点争议;但尖波旁最早现身于波旁岛,却是无庸置疑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