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在中国的历史进展:解密咖啡是如何进入中国的?

作者:笔记咖啡
发布时间:
浏览次数: 555

  咖啡传入我国的历史并不长,直到1884年咖啡才在台湾首次种植成功。在大陆,最早的咖啡种植则开始于云南。二十世纪初叶,法国传教士将第一批咖啡树苗带到云南的宾川县,从此咖啡开始在大陆种植。

  从自然条件上来说,我国的许多地区和拉美、南美以及印度、印度尼西亚等地很接近,有着咖啡种植的先天条件。但中国人喝茶已经有了几千年的历史,作为世界上茶的原产地,人们在消费习惯和观念上对咖啡这种外来的饮料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种抵触,因此,在咖啡传入中国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咖啡种植没有受到足够重视,扩展极其缓慢。

  中国咖啡市场的巨大潜力不容忽视,一些国际知名的咖啡公司纷纷选择上海作为生产基地,采取长期战略拓展中国市场。与此同时,中国也在积极培育自己的咖啡种植基地。我国云南省与哥伦比亚咖啡种植区地理位置十分接近,其中思茅、临沧、德宏、保山等地区已开始发展咖啡种植业,所产的小粒咖啡品质受到国际咖啡组织的充分肯定。业内人士预计,不久的将来,这些地区将在世界咖啡种植版图上弥补中国的空白。

  如今,在我国云南、海南、广西、广东等省份都有了面积可观的咖啡种植基地,一些世界上著名的咖啡公司如麦斯威尔、雀巢、哥伦比亚等纷纷在中国设立分公司,它们不仅把咖啡产品销售到中国,还从中国的咖啡种植基地采购咖啡豆,既促进了我国的咖啡销售,又带动咖啡种植业的发展。

  20世纪30年代,上海最早的咖啡馆开在外滩,供那些外国水手们过过咖啡瘾,或许也有解解乡愁的意味。那时的咖啡,被上海人称为“咳嗽药水”。当然,这只是上海咖啡馆的一个片断,那个时期的上海,还有许多从海外归来的华侨,他们在生活中,保持着喝咖啡的习惯——不仅仅是去咖啡馆,更多的时候他们在自家的餐厅或客厅里,品尝香浓的咖啡。

  在雀巢和麦氏向中国消费者推销速溶咖啡的同时,也开始在云南投资咖啡种植园。20世纪90年代末,中国人喝的速溶咖啡,大多是来自云南。此举为两家外国公司降低了生产成本,但并未对推广云南咖啡作出多大贡献。

  对于中国人而言,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咖啡”和“速溶咖啡”是两个可以互换的名词。直到诸如美国的“星巴克”和香港的茶餐厅进入,人们开始意识到原来咖啡不是速溶咖啡,而是另外一种东西。是什么东西呢?是时尚、是“星巴克”内的抽象画、爵士乐和具有侵略性的咖啡香;是茶餐厅内诸如“鸳鸯”这种一半茶一半咖啡混合出来的、口味上中西合璧的饮料,盛在精致的白瓷碟里被侍者端起来配菜。而前者,因为更具有异国风情和时尚情调,而继“速溶咖啡”之后,成为咖啡的又一代名词。“咖啡语茶”的招牌大多出现于台湾人或者新加坡人开的咖啡馆,究其本意,是另外一种“中西合璧”的称谓:喝的是咖啡,却充满了一种随意的“茶的态度”;进的是咖啡馆,气氛和感觉却仍旧是老茶馆式的社交表演。

  咖啡在国内的种植

  一、咖啡在台湾

  台湾地处亚热带,境内多山,又有明显的雨季,对咖啡而言,算是还不错的生长环境。

  不过,自光绪年间英人引进咖啡树以后,种植规模一直不大。现在仍有小规模种植的,有位于南投山区的惠荪林场(海拨一千多公尺)、云林古坑的荷苞山(海拨294公尺)、垦丁公园(以上阿拉比卡种)、台大园艺系、嘉义农业试验所(以上赖比瑞亚种)和省立林业试验所恒春分所(两种都有)。荷苞山的咖啡豆风味接近中南美洲豆,有柔和的酸味与不错的质感,口味平衡;而惠荪林场的咖啡豆据说酸性较弱。过去台湾曾有300公顷左右的咖啡树,但所有产品都在当地消费。目前在台湾,成功地种植了美式咖啡,这说明咖啡业能够在该地区长久地发展。

  二、咖啡在海南

  “白玉镂花青复叶,珊瑚珠子团团结,冒雨看咖啡,留连不忍归。花开常带雨,香味浓如乳。山鸟夜来呼,明朝拾落珠。”这是一首描绘咖啡园的《菩萨蛮》。凡是到过咖啡园的人,都会为作者的这首词拍案叫绝。海南岛咖啡园的景色是迷人的,海南岛出产的咖啡也是芳香浓郁的。

  海南咖啡最早引进的是中颗种,国外称罗拔士升种,种植于澄迈县福山镇和万宁县兴隆华侨农场一带,这种咖啡已在海南的风土条件下驯化,品质起了微妙的变化,如炒磨、冲泡得法,其气味香醇可口。周恩来同志来海南视察工作时,曾喝过兴隆咖啡,赞为佳品。美国纽约通用食品有限公司咖啡技师来海南考察咖啡生产,自带品尝咖啡器具,自己调冲海南中颗种咖啡,尝试后认为滋味醇和,刺激性中强,较符合广大用户的口感,可见海南咖啡已形成自己独特的风味,赢得国内外好评。

  三、云南咖啡

  1、云南咖啡的生长与发展

  云南咖啡的种植历史,可追溯到1892年。一位法国传教士从境外将咖啡种带进云南,并在云南省宾川县的一个山谷里种植成功。在宾川县,这批咖啡种子繁衍的咖啡植株至今仍然有三十多株在开花结果。

  云南省的西部和南部地处北纬15度至北回归线之间,大部分地区海拔在1000-2000米,地形以山地、坡地为主,且起伏较大、土壤肥沃、日照充足、雨量丰富、昼夜温差大,正好具备了各种条件。

  据专家测定,小粒种咖啡应种在海拔800-1800米的山地上,若海拔太高则味酸,太低则味苦。云南咖啡多数植于海拔1100米左有的干热河谷地区,所以酸味适中,香味浓郁且醇和。就气候条件而言,云南南部光照时间长,有利于植株的生长及光合作用,而且昼夜温差大,晚上温度低,有利于咖啡养分的积累,所以云南小粒咖啡所含的有效营养成分高于国外的其它咖啡品种。另外,小粒种咖啡容易感染锈病,产生绣病后产量和质量都深受影响。而云南热区由于干湿分明,每年鲜果红熟正好进入旱季,相对湿度低,不利于锈病疱子的形成和生长。由于这些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形成了云南咖啡浓而不苦,香而不烈,带一点果味的独特风味。

  早在20世纪50年代,云南小粒种咖啡就在国际咖啡市场上大受欢迎,世界一流咖啡专家评价云南咖啡是全世界最好的咖啡,其栽培技术、单产也是世界一流的。由于云南咖啡优异的品质,20世纪60代以“潞江一号”进入伦敦市场,就被评为一级品。近几年,世界上著名的雀巢、麦氏等咖啡公司都纷纷到云南开辟原料基地,云南出产的产品也逐渐享誉海内外。现在云南的咖啡全省平均单产已达96.4公斤。潞江一个家庭承包地创下了400公斤的世界记录。

  2、云南咖啡产区与主要品种

  云南咖啡主要分布在保山、思茅、玉溪、德宏等11个地州市。

  云南主要种植小粒种咖啡,品种有“肯特S288”、“铁毕卡”、“波邦”。这些品种适应性好,产量高,品味香醇,很受消费者欢迎。铁毕卡和波帮这两个经典的优质咖啡品种为云南咖啡主要栽培品种,属阿拉伯种(又称小粒种)的变种。由于这两个品种形态和习性相似,因而两者多混合栽培。波顶芽嫩叶为绿色,称绿顶咖啡;铁毕卡顶叶为红铜色,称红顶咖啡。原产非洲埃塞俄比亚。1914年由瑞丽边民首次从缅甸引入,在弄贤寨栽种。该品种适应性好,产量高,亩产150-200千克。品味香醇,属优质品种;但极易感锈病及易受天牛危害,适宜于干热河谷种植。1994年,全省种植870公顷(占咖啡种植面积的25%),产量735吨。主要分布在保山潞江坝地区。

  云南保山顶级(AA级)波邦咖啡,虽然是顶级,但可以看出在加工机械上还需要更进一步,残缺、破损的咖啡豆还是有一点点的。因为是新豆,含水量比较大,所以烘焙后质量损失的比较多。为了达到更均匀的咖啡烘焙效果,生豆量都是7.5盎士,大约213克,略低于最大烘焙量。室温大概是24摄氏度左右。

  来源:微头条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