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产咖啡不差!国产咖啡品牌盲目发展是国产咖啡价格低的原因
长期以来,产自云南的国产咖啡豆气味芬芳、价格低廉却少人问津,低价出口海外被全球咖啡巨头包装贴牌后再卖回中国。国产咖啡豆的“优质不优价”再次折射出中国农产品有产品、无品牌的窘境。
“咖啡怪圈”
近年来,中国咖啡市场可谓异军突起,根据中国咨询投资网释出的《2023-2021年中国咖啡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指出,中国的咖啡消费量每年增长幅度都在20%左右,咖啡消费有很大的市场空间。
另一方面,中国咖啡的上游市场却处境尴尬:中国咖啡豆的年产量目前大约是14万吨,主要出口欧美国家,其中云南咖啡占98%;与此同时,中国市场每年消费咖啡大约14万吨,又主要从国外进口。
这就意味著,中国产的咖啡豆在国际市场上转了一圈,被磨成咖啡粉回到中国,被打上星巴克、costa、蓝山、哥伦比亚这些高阶品牌,价格却翻了好几倍。而事实上,这些国外的咖啡巨头基本上都在云南抢购原料。
通过云南咖啡的案例,可以管中窥豹:相比起“中国制造”的消费品和日用品在世界范围的强势,我国农产品的出口仍相对落后,缺乏响亮的品牌,有产品、无品牌的特征明显。通过中国的进出口贸易结构可以看到,我们国家农产品的主要出口地是日本,以及亚洲国家,也没有真正实现风靡全球。
风靡亚洲三大原因
第一是地大物博、多样性强,从寒带到热带,几乎所有农产品都可以生产,这一点显然是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
第二是亚洲国家与中国在物理距离上相对比较近,因为农产品与工业品不同,大多不耐储存,贮藏也需要成本,与其运输到遥远的欧美,肯定是在就近市场消化更为划算。
对于欧美国家来说,农业基础不同,饮食习惯也不同,难度显然会更大,基于这几点,中国农产品比较容易畅销亚洲,却很难走向世界。
启示
一方面,不是所有中国农产品出口到其他国家都会畅销,要做到人无我有;另一方面,与中国毗邻的各个亚洲国家对农产品的各自需求存在差异,我们需要突出针对性,发挥比较优势。
专家意见
翟留栓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我们国家在鼓励农产品出口的过程中,首先要分品类,不能盲目地鼓励农产品出口。要选外国没有的,因为稀罕,所以在外国的估值比较高,能赚到钱,附加值也比较高。第二点就是要选好区域。目前来看,亚洲是我们的主攻市场,但是亚洲国家的贸易壁垒还是比较多的,需要更多考虑贸易壁垒,当然国家层面也要想办法。另外,就是要开拓更大的市场。”
绿色竞争力
从新西兰、日本进口到中国的农产品,几乎都是有品牌的,而且在工艺、包装、品质安全上有著更高的标准,大家也愿意为此买单,在中国超市卖出接近百元每斤的高价,这也被称为“绿色竞争力”。
发达国家打造具有“绿色竞争力”农产品的经验恰恰是值得我们学习的,首先,中国正在从农业大国转变为农业强国,我们需要打造出在国际范围内具有更高知名度的农产品品牌;其次,我国农产品在亚洲市场所占据的份额已经趋近饱和,也急需开拓更大的国际市场。
产品安全意识
在中国农产品走出去的过程中,强化食品安全意识,主动对接国际标准,这是农民朋友需要考虑的第一要务。这就需要整个供应链要进行很好的把控,不要出现食品安全问题,要提高供给效率,更好地满足外国人的需求。
物流配送
物流配送单个企业无法控制,物流本身具有公共性,国家可以进行投资。让外国客户订了之后,国内能快速响应。
一二三产融合
在推动农产品出口的过程中,提高中国农业的组织化程度就显得更加必要,唯有一二三产业更好地融合、产供销更好地衔接,对于国际市场一端的需求,不仅大企业知道、经销商知道、农民也知道,就会有效避免生产环节的盲目性。
品牌打造
虽然“中国制造”的消费品在十年前就远销欧美,但因为没有品牌,始终难以掌握更多的附加值。而目前我国农产品出口的比重虽然逐渐提升,但依然缺乏叫得响的国家驰名品牌,这就导致竞争力不强、附加值不高。近邻日本就是很好的榜样,虽然农产品外向依存度很高,但已经成功打造了很多优质优价、享誉全球的品牌。
专家意见
翟留栓: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日本是典型的农产品进口大国,但尽管如此,仍然有好几个响当当的世界性品牌。比如说牛肉、苹果、大米都畅销全球,为什么呢?因为品牌。而中国目前主要是大品牌还没有出现,中国的农产品品牌目前大多还停留在区域性品牌的水平上,比如洛川苹果、烟台苹果、武夷茶,没有真正成为一个国家品牌。”
品牌的打造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但正是因为难,它的价值才弥足珍贵。当然,品牌的形成不仅仅局限于产品本身,它也和中国的国家软实力、在世界范围的话语权息息相关。
国产咖啡豆品牌推荐
前街咖啡烘焙的国产咖啡豆-云南小粒铁皮卡咖啡在品牌和品质上都有充分的保证。而更为重要的是,性价比极其高,每包227克,价格仅有69元左右哦。按照每杯咖啡15克咖啡豆来计算,一包可制作15杯咖啡,每杯仅需要5元左右,比起咖啡馆出售动辄几十块一杯的价格来说可谓良心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