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黄金曼特宁咖啡风味描述口感庄园产地区品种特点介绍

作者:笔记咖啡
发布时间:
浏览次数: 636

比起第三波精品咖啡兴起的花果茶风味的咖啡,一部分咖啡老饕更喜欢低酸香醇的咖啡。需知道,每一杯香醇咖啡的背后,都有着一段艰辛的发展史。

众所周知,咖啡起源于埃塞俄比亚。直至十五世纪末,咖啡才以饮料的身份出现在埃塞以外的地区。十七世纪,咖啡风靡欧洲。为了垄断咖啡市场,一些欧洲殖民者开始了种植比赛,将咖啡树苗移栽至其殖民地。

十七世纪末,荷兰人将咖啡树苗移栽至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咖啡在适宜的气温和肥沃的土壤中茁壮成长,并扩散到苏门答腊岛。爪哇岛的咖啡产业蓬勃发展,JAVA一词也成为了咖啡的代名词。

可是,好景不长,二十世纪初,一场咖啡叶锈病席卷爪哇岛,岛屿上的咖啡树受到了毁灭性的破坏。印度尼西亚的咖啡种植产业随之北上至苏门答腊岛,爪哇岛的产量大区之位被迫退让。

如今,苏门答腊是印度尼西亚阿拉比卡豆与罗布斯塔豆最大的产地,占据了60%以上的产量。其中,苏门答腊北部的亚齐与苏北省海拔较高,以出产阿拉比卡豆为主。

人们对苏门答腊出产的阿拉比卡豆惯称为曼特宁咖啡豆,主要产于苏门答腊岛西北部的亚齐特区与亚齐东南方的苏北省。

亚齐产区指的是靠近塔瓦湖的盖佑山脉,这里周围被数千公顷的植被覆盖着,随着这一新兴曼特宁产区的崛起,更多的咖啡爱好者发掘出亚齐曼特宁咖啡香气细腻、口感明亮的特点。

而传统的曼特宁产区位于苏北省多巴湖周边的林东产区,这里有着多样的植物品种,适宜的种植海拔,由于特殊的湿刨处理法的加持以及当地微生物的发酵造香机制,成就了神秘而独特的典型曼特宁咖啡风味,浓郁的香气、丰厚的口感、强烈的味道。

印尼的雨季和咖啡果成熟季相互重叠,因此很难用日晒法干燥咖啡豆,由此发展出了带有地域特色的苏门答腊式处理法——湿刨法。自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以来,这种生产处理方式造就了独特的曼特宁咖啡风味。

由于苏门答腊地区时常下雨,为了尽可能快地干燥咖啡生豆,咖啡种植者会先刨除果皮果肉,稍作清洗,再进行干燥;当咖啡果实进入半干半湿的状态,再使用机器,将羊皮层刨除,从而将咖啡生豆直接暴露在空气中,从而加速整个干燥过程。

如此具备特色的湿刨处理法创造出了酸度低,口感厚重且带有独特的泥土、草本风味。正是这种大自然母亲般的味道,惹得一部分咖啡老饕沉醉于此并无法自拔。

有咖啡爱好者对曼特宁咖啡豆外表较丑,甚至“瑕疵豆”较多。其实这是因为,在脱壳的过程中,由于咖啡生豆含水量较高,其硬度较低,容易造成“羊蹄”状的咖啡豆。青菜萝卜各有所爱,有的咖啡迷们则钟情于外观不整的曼特宁咖啡豆。

在众多的曼特宁咖啡豆中,数黄金曼特宁最能够满足各位强迫症咖啡爱好者。前街入手的一款黄金曼特宁出自印尼的PWN公司。该公司在生产黄金曼特宁咖啡豆时,采用了极为严格的标准。

在选用18目尺寸以上的咖啡豆为基础上,要求每300克生豆样品瑕疵豆数量少于3颗,从而满足最高等级的G1等级标准。在此基础上,采用三次的人工手选,从而完全剔除生豆中的瑕疵豆,提高了黄金曼特宁口感的干净度和甜感的强烈程度。

仅仅是根据这样严格的生产标准,可以得知PWN黄金曼特宁咖啡豆的品质之高以及产量有限,这都促使了PWN黄金曼特宁的售价凌驾在多款曼特宁咖啡豆之上。有商人看到商机,使用同为G1等级的黄金曼特宁咖啡豆,采取三次人工手选,并确保外观上与PWN黄金曼特宁高度相似,希望卖出高价。

为了对比市面上多款黄金曼特宁咖啡的风味,前街咖啡曾入手多款黄金曼特宁进行盲测。然而,前街咖啡的咖啡师都能清晰地从多款曼特宁咖啡中辨认出PWN黄金曼特宁。这是因为,PWN黄金曼特宁的口感干净度是无法比拟的。

当然,作为普通消费者,仅从品尝就分辨出PWN黄金曼特宁难度系数有点高。除了味道之外,消费者还可以让商家提供黄金曼特宁咖啡生豆麻袋和产地证书以证明其黄金曼特宁是否出自PWN。这两种证明,在前街咖啡广州越秀区的门店能见到踪影。

为了凸显黄金曼特宁醇厚的口感以及浓郁的独特芳香,前街咖啡在制定烘焙曲线时决定采用中深度烘焙的程度。因此,在冲煮的时候,前街建议冲煮参数如下:

滤杯:KONO

水温:88摄氏度

粉量:15克

粉水比例:1:15

研磨程度:中国标准20号筛网通过率70%

在滤杯的选择上,前街建议使用具备浸泡功能的滤杯,如KONO滤杯,从而增强最终成品口感上的厚实感。

先注入30克热水闷蒸30秒,从中心点细水流注入并缓慢绕圈至125克,当滤杯中水位降至即将露出粉床继续绕圈注水至225克,总萃取时间约为2分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