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默默壮大的咖啡产业 云南小粒咖啡为国际大品牌最爱

作者:笔记咖啡
发布时间:
浏览次数: 735


以下就让我们来一窥究竟,亚洲各国产区的状况。

越南:世界第二大的咖啡出口国

传统上,越南人是喜爱喝茶的民族。1857年,法国为了让驻于越南的修道院内的员工,能够享用咖啡,首次将咖啡种植引入了越南,进而发现,越南的气候非常适合咖啡种植——有近似于世界最大咖啡生产地巴西的气候与海拔高度。

到了1990年代,政府逐渐控制了许多食品材料(米之类)的价格,但是没有对咖啡实行限制,甚至还送出免费的咖啡种子,促使更多的农夫转向投入咖啡种植业。从1986年到2016年,越南咖啡产业成长近100倍,产量从18,400公吨提升至1.76百万公吨,其中90-95%供于出口(主要对象为美国、英国)。

越南是世上最大的罗布斯塔咖啡(Robusta)生产地,但罗布斯塔是品质较低的咖啡品种,咖啡因含量高、市场价值较低,多用以加工制成即溶咖啡、混合咖啡。然而,罗布斯塔较容易种植,对于害虫、疾病有较高的抵抗性以及较强的抗旱性,并且在储存、运输上不需特别照顾,因此整体而言的种植成本相当低。

越南每年都会从咖啡出口上获取大量收益(约3万亿美元),然而,为了能够提高出口收益,不少种植者近期开始种植价值较高的阿拉比卡咖啡(Arabica),但阿拉比卡的种植条件更为严苛、需要更多的照顾和储藏设备等。

近年来的气候变迁,对于越南咖啡种植带来巨大挑战。2016年的厄尔尼诺现象影响了越南当年咖啡产量,直接牵动当年的国家收入、威胁到许多人民的生活。根据研究显示,估计到了2050年越南的旱季会延长多两个月,为此需要更多的灌溉来应付种植需要,然而接踵而至的就是水资源的供给不足问题。

另,气候变迁、平均温度上升也会影响土壤品质、使合适的耕地面积减少,为了维持产量或许能够往更高处迁移种植地,但是这意味著需开伐森林,森林却是流域保护的重要条件,如此亦牵动著水资源维护的问题。

更重要的是,越南面临著咖啡树结构性老化问题,全国约30%的咖啡树树龄为20-30岁,远超过巅峰产值的8-15岁。若要重新种植,新树成长至可收成需要4-5年时间,意味著农夫需要放弃短期收益。

中国:云南为国际大品牌最爱

中国内地最主要的咖啡产区是云南省,最早是在宾川种植,后来便扩展到西南的德宏州境内,几个大城市如保山、芒市、腾冲等等都看得到云南咖啡的踪影。云南的咖啡豆为阿拉比卡的铁比卡(Typica)与卡特莫(Cotml)两种,其中后者是颗粒较小,所以被称为云南小粒咖啡

众所周知,咖啡在中国属于一种新的饮料,咖啡行业的真正发展也是近几年的事情,而咖啡种植的历史,要从云南咖啡开始了。1892年法国传教士将咖啡带入云南大理宾川县的朱苦拉村,是有史可考的中国大陆咖啡种植起源,当然,早在1884年,台湾已经开始了最早的咖啡种植。但是云南咖啡的产业化之路却比较漫长曲折,虽然1960年代左右在保山、景洪等地有一批国营农场种植咖啡出口到苏联,但中苏关系破裂后咖啡生产便一度中断。

云南咖啡种植大部分为海拔在1000-2000米,地形以山地、坡地为主,且起伏较大、土壤肥沃、日照充足、雨量丰富、昼夜温差大。云南自然条件与哥伦比亚十分相似,即低纬度、高海拔、昼夜温差大,出产的小粒咖啡经杯品质量分析,属醇香型,其品质口感类似于哥伦比亚咖啡。

云南咖啡由于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形成了浓而不苦,香而不烈,带一点果味的独特风味,被评价是全世界最好的咖啡。咖啡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蔗糖以及淀粉、咖啡因等物质,制成饮料后香气浓郁、滋味可口、营养丰富,因而成了和茶叶、可哥组成的世界三大饮料,并雄居榜首。

云南咖啡属阿拉伯原种的变异种,经过长期的栽培驯化而成,一般称为云南小粒咖啡,常绿小灌木,果仁较小,果皮较厚,果肉甜,产品香醇,含咖啡碱成分较低,故又称淡咖啡,是世界主要栽培品种。

印尼:盛产多特色品种的咖啡宝地

东帝汶葡萄牙殖民时期,咖啡种植占了当地贸易的绝大地位。在脱离殖民后,东帝汶经历了与印尼长达二十年的抗争,期间许多咖啡种植地被战争摧毁,人民也丧失了传统流传的耕作知识,种植地沦为森林。然而,也就因为人们忙于征战无暇兼顾农作,这些土地成为了不受农药、化肥污染的小树林,形成了种植有机咖啡种植的金矿。

如今,有机咖啡成为东帝汶农业的皇子——年产值1千万美金,46000咖啡农雇佣了东帝汶五分之一的人口。

当地的星巴克引入了一款新的公平贸易咖啡——东帝汶塔塔迈劳咖啡(Tatamailau),是一种重度烘培的咖啡。塔塔迈劳咖啡生长在1250米的高地树林间,拥有与高地咖啡一样的生长特性,在树荫下生长能够缓慢咖啡豆的成长,产出质感厚实稠密的咖啡豆。东帝汶其他高海拔生产的绿色咖啡,也销售到当地的星巴克。2005年,星巴克也将当地的绿色咖啡豆与南美的咖啡豆混合,推出“东帝汶阿拉伯摩卡有机混合咖啡”。

之所以发展迅速,泰国政府的政策扮演重要角色:为鼓励当地人们从事农作,进口咖啡豆需要缴交高额税金,甚至有些绿色咖啡的税金达到90%以上。

泰国有著对于咖啡生长的理想气候,温暖干爽的冬季、湿热的夏季,有利于生产出高品质的咖啡豆——盛产阿拉比卡咖啡豆(Arabica)。咖啡农场中有著香蕉、芒果等果树的天然遮荫,能够影响咖啡豆的风味、消除一般咖啡豆常见的酸味和苦味。

然而,一直以来泰国咖啡在国际上却是名不见经传。原因在于,泰国人们所消费的咖啡,远远超过当地的生产量,估计至少超过了1千万公斤,所以根本无从出口到国际平台,每年只有约7%的出口量,一般也会与其他咖啡结合成特级混合咖啡出口。

相较于邻国越南,泰国销售一杯拿铁咖啡的价格约50泰铢(1.75美元),而越南则仅约15000越盾(0.66美元),除了进口咖啡的高税收因素,当地咖啡生产的相对高成本,也是导致售价居高不下的原因。泰国咖啡种植产业受到严格规范,种植过程中要避免森林开伐、机械的使用,导致农场需要雇用人手来采收咖啡豆,增加人力成本。

但从其日益提升的消费量来看,若国家政策扶植得当,则其未来产值可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