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冲咖啡新手器具推荐 Hand Drip手冲咖啡的五大手法不重要!
温度是决定咖啡味道的一切,沉浸在春日午后舒服的阳光,享受著下午茶点,想起了这温度带给我的一切。
我喜欢非洲豆的味道,坦桑尼亚的甜,依索批亚的香气,刚果的均衡,特别是原生种的咖啡豆,带有著野生原始的香甜味。早在几百年前被人类发现前,就在荒山野外,不断的演进蔓延,又透过著航海人、商旅迁徙,在世界各地培育出各种不同风味品种的咖啡豆。
无论是任何品种的咖啡豆,高海拔和煦的日照和云雾滋润,以及丰沛的水气,呵护著年复一年的咖啡豆生长。
采收之后的咖啡豆,进入处理厂。长时间日晒曝晒风干发酵比起水洗豆接受更长时间的日光洗礼,味道也变得更为温和;但水洗的风味让豆子快速处理,能产生明亮味道的线条感。
透过一道道的处理程序,飘洋过海来到千里之外,再经过烘豆师精心选豆挑豆,去芜存菁,不断试锅调整温度曲线,调整最佳炉火温度控制,让咖啡豆在高达200多度的火炉中不断滚动烘烤,才成为我们熟悉的咖啡豆。
将半磅装的咖啡豆盛日大好吉日的玻璃储豆罐,心中满溢著感恩与喜悦的心情,享受著这经过阳光、日晒、烘豆机温度的半磅香气扑鼻。
透亮的瓶身,用遮光布包裹著这半磅的新豆,就像在高山上初出时树荫的呵护般,避免太阳直晒变质,让美好的味道可以持续更久。
玻璃罐与陶瓷咖啡豆杓同样经过温度的焠炼,舀起一瓢豆子时的喀答声,像是咖啡豆、罐子与杓子的对话。
伫立在咖啡架上,送走了上次的旧豆,又期待著远道而来的新豆,是过客也是一份奇妙的邂逅。
不用精心的量秤计算,一瓢8g,三瓢24g,这是最适合两人份咖啡的豆量。
装入Handground手摇磨豆机,持握木质握把,转动流畅的不锈钢长柄,带动著陶瓷机心,咖啡豆漫妙转动著,哒哒哒的声响似乎欢呼将进入下一阶段的旅程。
就算质地坚硬的非州豆,也毫不费力地落下,像是飘落的樱吹雪,虽然形状不复美丽,在散开的瞬间也将香气姿意充满了大气中。
刻度4是手冲单品的最佳细度,如同砂糖般的大小,均匀的颗粒和细粉少是味道干净的必要条件。
1.5是意式咖啡爱好者的执著,粹取浓厚的味道,加入牛奶后的拿铁才能突显出咖啡的香醇。
适当硬度的水是咖啡必要条件,瑞士的朋友告诉我,故乡的阿尔卑斯山脉的矿泉太硬,会让咖啡苦涩,我告诉他公司的蒸馏水,萃取过多的酸味。
咖啡味道厚度由水粉比决定,每位咖啡爱好者,都有自己的信仰。有人说黄金比例是1:16.67或1:18,咖啡店为了提升香醇度和工作效率会作1:13的高浓度,我则是偏爱中佣之道的1:15的原则--24g咖啡豆,使用360cc的水的比例。
光滑不锈钢镜面的机身及淡色系的原木材质,和家中的橡木色的咖啡柜相衬得宜。
一样是采用原木与不锈钢的组合,我对Smart.Z黑色内敛而沉稳的设计,有著更深的迷恋。
45度的黑檀握把,纹理自然,加上极细又长的出水切口,提起他的瞬间,好像是哈利波特的魔杖,我彷佛变身为顶级咖啡师,纵然还是初学者,精心计算绝佳配重让Smart.Z手冲咖啡壶在我手中就操作自如,水流控制极顺畅。
搭配LINKIFE的花型玻璃手冲滤杯,以细水流注水,只要用手腕与手的巧妙调整仰角,手势力道透过握把精准传递到壶口,不偏不摆稳定地调整水量和流速,绕圈浇水也是件轻巧自如的事。
或是搭配温润设计的LINKIFE陶瓷滤杯,较大水流控制也十分准确。
第一次深刻的体认,原来一个精心设计的手冲壶,能够提升整个手冲过程的精确度与流畅度,透过这个掌握度得到的不只是美好味道,经由掌控整个手冲过程的愉快体验更带来无比爽朗的心情。
经过了预润、注水、萃取,咖啡豆的温度之旅此时升华了,将自己的味道与颜色,倾注融入清水中,呈现出半透明琥珀色般的玉琼浆是他味道,空气中漫溢的味道是他的香气。
用热水温润过的咖啡杯,能让咖啡保持温度,更能完整享受不同温度的风味变化,体验咖啡丰富的层次感。
我喜欢细细品尝咖啡的味道,大好吉日的檐下四季陶艺杯,80cc的容量可以分次品尝一壶手冲的味道。
杯身立体的纹路,可以感受到创作者勾勒老厝屋瓦下屋檐的味道,也勾起在农村的同年回忆,在屋等待著下雨过后去水洼抓不知名水生甲虫,在院子里沾满露珠的榨浆草群里寻找四叶幸运草。想起一首诗的意境: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一个人的午后时光,享受著音乐,读著张爱玲的余韵,回忆著往事,也沉浸在咖啡悠远香甜尾韵。
白净的陶瓷杯,圆润而厚实沉稳,能保存温度也保存风味,倒下牛奶的同时,在杯中慢慢浮出一幅美丽的画作。
两个人的下午茶,咖啡是不可缺少的主角。
有了这些器材,家就是最温馨的咖啡馆。只要适当保存摆放,带出门使用也没有问题。
就算外出露营,只要带著咖啡豆,就算在户外也能体验一场咖啡的温度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