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冲煮方式:琥珀斑纹煮咖啡的技术介绍

作者:笔记咖啡
发布时间:
浏览次数: 721

  拼配

  总体上说,大的咖啡豆能产出较好的咖啡。在咖啡豆的质量已经有十足的把握的情况下,首先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拼配”。“拼配”是指选取不同产地和品质的咖啡豆以获得希望的结果。“拼配技术派”相信:完美的Espresso有50%成功要素取决于拼配的组成与拼配的品质。没有哪一种单一产地的咖啡能完全实现Espresso要求的口感。非洲和阿拉伯的咖啡树结出的咖啡豆的特点是复杂、浆果量多、香气浮动;拉丁美洲的咖啡特点则为干净、浓烈、爽口;东南亚的咖啡特点是果实圆满、有泥土气息。很多咖啡是好几种类型咖啡的混合体,口味也就更为复杂。

  完美的拼配并非随便把几种精品咖啡豆混合在一起。基本的拼配过程是,先决定基准豆,再加入可增加香味及特殊风味的咖啡豆,按照各种豆的混合比例、烘焙程度变化组成拼配咖啡。拼配用的原豆要求各具特性,避免风味相似。拼配咖啡豆种类的数量和比例依赖的是不断地尝试,所以拼配前多数采用数学上组合的方式拟定一个拼配计划表,然后通过拼配品杯的过程来确定最佳方案。

  先烘焙再拼配,还是先拼配再烘焙?这一直是烘焙师和拼配师争论的话题。如同兑酒一样,在烘焙前拼配,可以使香气与品质更均匀一致,但必须考虑到烘焙的“折衰”,因为不同产地的咖啡要求不同的烘焙时间和温度。如果有确定的配方,可以先把不同的咖啡豆拼配起来,然后再一起烘焙。多数历史悠久的咖啡厂家都有自己的保密配方。

  对于某些严格的烘焙技术派来说,用于Espresso的烘焙咖啡也要讲究新鲜,因此要求使用烘焙四天之内的咖啡。但这条规则恐怕只适用于自己用小型机器烘焙的老饕。大咖啡厂会有种种专利技术确保烘焙后的咖啡豆密封保存,其中较著名的有Illy自创建起就申请了专利的惰性气体保鲜法,其原理是:将容器中的空气抽除,再灌入加压后的惰性气体。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情况可以证实,咖啡细胞组织中原本零星散布着咖啡油脂,在加压后这些油脂会集中贴附在细胞壁四周,把细胞中一些富含香气、挥发性极强的化学物质包裹起来,从而隔绝空气接触,避免发生氧化。这种技术据信可以将烘焙后咖啡豆的风味与鲜度完整保持长达三年。

  研磨

  咖啡豆研磨的粗细要视烹煮的方式而定。一般而言,烹煮的时间愈长,研磨的粉末愈粗。以实际烹煮的方式来说,美式滤滴咖啡制作时间长,因此咖啡粉颗粒最粗,“虹吸”方式烹煮咖啡约需一分多钟,咖啡粉颗粒中等粗细;Espresso所需的时间最短,因此需要研磨的颗粒也最细。“研磨技术派”相信:研磨粗细适当的咖啡粉末,对于完美的咖啡至关重要。咖啡粉中水溶性物质的萃取有理论上的理想时间:如果粉末很细、冲煮过久,会造成过度萃取,咖啡可能非常浓苦而失去芳香;反之,若是粉末过粗使得冲煮太快,导致萃取不足,咖啡就会淡而无味。颗粒大小可讨论,研磨所用刀片的形状也有平板状和锥状两种可以选择,关于研磨的一个技术要点是公认的:必须冲煮之前才研磨。咖啡豆磨成粉状以后,因表面积增加,容易吸收湿气并被氧化,导致风味受损。部分“研磨技术派”提供的极限放置时间是:30分钟。

  安德烈-意利也很谦虚地承认:这个标准只是他根据自己的经验得出,如何萃取一杯完美的Espresso,技术上的讨论不过刚刚开始,比如美国资深咖啡师大卫-朔梅尔(DavidSchomer)就认为:最好的Espresso需要8.2个大气压的压力和95℃的冲煮温度。研磨之后相伴的问题理应是,在滤器手柄(filterbasket)中放多少咖啡粉?如何布粉、压粉?但另一个技术问题往往会横插进来:闲暇时滤器手柄该放在哪里?

  装粉

  布粉与压粉的力道同样要考虑到环境的因素。通常的技术要求是:出粉后,将手柄里的咖啡粉用压棒(tamper)推匀。用5磅的力平稳地压粉一次,然后用30磅的力压紧一次,再用20磅的力压紧。同时压粉器转动720度。如果周围环境湿气很重,填压时会较以往塞得更紧,以降低萃取速率。在户外制作Espresso对严苛的咖啡师来说无异于一场考验,由于户外的温度与湿度变化频繁,真正敬业的咖啡师据说会在每一杯烹煮时都调整压粉的手法,以便配合现场气候条件。

  将滤饼压平实同样至关重要。如果滤饼抗力不均,会被高压沸水冲出凹洞或是孔径,造成萃取不均。萃取不足的部分,会在冲煮头形成黄棕色液体;过度萃取的部分,则会溶出其他物质造成白色条纹。至于这些“5磅”、“30磅”的力度到底是多少,如何才算真正平实,真正的技术派只会告诉你自己去体验,千万不要相信那些磨粉机中内附的填压装置或有标准配重的压棒。

  是否有必要将水软化或补偿某种矿物质,这点智者见智,技术派们普遍喜好的是“预浸”功能,也即在开始主要萃取步骤之前,先让咖啡粉吸满饱和的水。有“预浸”功能的咖啡机器在启动冲煮开关之后要5到8秒才会有咖啡流出来。“预浸”之所以被认为重要,据说首先在于它能降低咖啡中可溶性芳香油脂的附著力,比较容易萃取出更多的油脂;其次有助于密合咖啡滤饼的顶部,避免高压沸水冲出凹洞,造成萃取不均。

  杯子

  此后应该就静等冲煮口稳定地出现深棕红色的咖啡液了,但也有更追求完美的技术派会对杯子做出更多的要求。不用说其他人,安德烈·意利在《Espresso咖啡:一种有关化学的品质》中就专门开辟一章对Espresso的杯子做了专门的定义:“容量不超过50毫升的小型厚壁瓷杯……容量小,以保证煮出的饮料更加集中;使用合成材料,以保证泡沫与液体部分同样清晰可鉴。”随后,安德烈对于这些定义的化学含义做了更详细的解释。在普通咖啡消费者眼中,因为不时推出限量设计版,如今Illy咖啡杯的艺术价值早已超过了化学价值,但这并不妨碍Illy的咖啡杯成为事实上某种Espresso咖啡杯设计的典范:挑战尺寸大小就有冒着成为美式咖啡杯的危险,挑战杯壁厚薄与材质会侵犯很多技术派在意的杯子温度问题。将Espresso咖啡杯预热是不少技术派的爱好,理想的温度是35~40℃,而较严格的预热做法则是:“咖啡杯应该通过咖啡机以外的热源预热。咖啡机中取走一杯水去暖杯会降低锅炉水温,导致提取不均匀。”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