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咖啡庄园工业化的代表国——王策的咖啡产区之旅

作者:笔记咖啡
发布时间:
浏览次数: 636

二零一七年七月,我步上了从台湾至巴西的咖啡庄园旅途。来回莫约需80小时,起飞之前我们还得知「尼莎台风」会在我们回程时登陆的消息。一趟探索咖啡产业的前线之旅充满着风味的想象及风雨。座落于巴西十分出名的Cerrado产区,就是我们这趟旅程的目的地。

无疑地,咖啡的品种,地理及气候环境,土壤质地,种植技术,采收,加工法就像从土地藴育的结果,都会直接地影响咖啡生豆的质量。这次在巴西,我体验到别于台湾,衣索比亚跟巴拿马的精致咖啡农业,除了开了眼界,身体经验也眷恋在令我着迷的风味场域。巴西,是世界上最大的咖啡生产国,若涵盖「商业级」与「精品级」咖啡,而巴西就占有全球咖啡使用率30%。除了气候,地理面积等原生条件之外,巴西因为咖啡「工业化」,造就了今日的庞大国家收入和效益。

巴西主要种植阿拉比卡Burbon及Catuai种。这些豆种产量相对于许多品种产量较大。这次探访的Cerrado区与台湾海拔皆莫约900-1100m之间,但与衣索比及跟巴拿马的1800m有一定差距。而我们探访的庄园几乎都采「平原种植」,无遮阴树以方便机械采收,减去人力成本。

基于全球产业资本化的定律及国家地理经济的条件,巴西的农民们,选择产量大于产值的咖啡。牺牲了某些特定技术,有助于增添咖啡风味及质量的坚持,例如,提供「遮荫」另咖啡缓慢生长增加鲜果糖度,以及「选择式人工采摘」鲜红或紫色鲜果,将未熟以及过熟果留在树上以增加生豆的干净度。这样的产业炼金过程,起初我是相当感到震撼。看到颜色不均的鲜果,擦杂石头跟树枝,我联想到的风味是「麦壳」「泥土」而不是精品巴西咖啡的「坚果」与「巧克力」调性。

参观完庄园内的加工厂之后我才意会,巴西当地的咖啡产业,普遍有着精辟及层层的后制技术及设备来弥补采摘的粗糙。透过物理筛选机,水重力分类,将不一致的鲜果,石头,树叶等加以分开,再经过日晒或水洗处理,甚至将生豆用大型色选机筛选,将颜色不一致的生豆剔除,造成了精品巴西咖啡的干净风味。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