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人喝茶花样多,居然还会拉花?看完觉得现在咖啡拉花真不算什么

作者:笔记咖啡
发布时间:
浏览次数: 651

拉花,咖啡的一种好玩的方式。

咖啡上走奶,是Espresso与奶泡在人为控制下艺术的结合。它增加的也许不是美味,却是实打实的风味。

茶百戏 vs 咖啡拉花

有人为精美的拉花而惊叹,有人却不以为意。

见过世面的宋朝人就说了:“你喝咖啡,我喝茶。你搞拉花,我分茶!”一千年前,他们就已经开始在茶汤上玩起了“拉花”。那时候,它叫茶百戏

宋朝的这碗茶汤,可不安谧。

千 年 前 , 宋 人 的 大 型 魔 幻 茶 游

宋代时,中国的点茶法传入日本,本土化后,形成了现代的日本抹茶道。实际上,日本抹茶与宋代点茶并未完全相同,但基本的方法是一样的。

茶百戏,要先从宋代点茶说起。

点茶,简单来说,先是将烘焙过后的茶用茶碾碾碎,再用石磨碾成细茶粉。筛分之后,置入茶碗中,接着注入热水,再用竹制的茶筅将茶水击拂,直至水面泛起细密的泡沫。

南宋的审安老人的《茶具图赞》中的茶具十二先生就是用于点茶的道具,十分讲究精细。

以点茶为基础产生的斗茶,是会吃会玩的宋人发明的一次茶汤即兴

斗茶,唐朝时就有,最初是新茶制成后,茶农为了评比新茶而举行的一项比赛活动。在宋代乘着贡茶兴盛的东风,斗茶在全国范围内流行起来。大诗人苏东坡写:“武夷溪边粟sù粒芽,前丁后蔡相龙加。争新买宠各出意,今年斗品充官茶”。

所以斗茶,斗的是什么?

所谓“一斗汤色,二斗水痕”。

首先,宋时茶色以白为贵。斗茶的茶汤颜色,与茶叶的老嫩、蒸茶和焙茶的火候有关。如果茶叶鲜嫩,蒸茶和焙茶时火候恰到好处,那么茶汤色泽鲜白。

其次,看水痕持续时间长短。斗茶产生的泡沫贴在茶碗壁上,称为“咬盏”。咬盏越长久而不显现出水痕,便是胜者。泡沫在斗茶人看来也是诗情画意,全都是泡沫,却有诸多好听的名称,比如:琼花、雪殴、云脚。

宣化辽代张世卿目壁画中表现“下汤运匕”的场面

问题来了,茶水怎么能击拂出大量并且稳定的泡沫呢?

这其实是有科学依据的,茶汤中能产生泡沫的成分主要有:茶皂素、蛋白质、水溶性果胶等。而宋朝斗茶所用的研膏茶,茶皂素含量较高,极易形成稳定的泡沫。

不过,这还没完,宋人的对茶游的热爱,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

在斗茶的基础上,宋人进一步解锁玩茶新技能。他们发现了可以在茶上作画的技法,这是分茶,也是传说中的“茶百戏”。“百戏”一词产生于汉代,是对民间诸技的称呼。茶百戏,是一碗茶汤的戏法。

北宋初年人陶谷在《荈茗录》中已经说到了:

“茶至唐始盛。近世有下汤运匕,别施妙诀,使汤纹水脉成物象者,禽兽虫鱼花草之属,纤巧如画。但须臾即就散灭。此茶之变也,时人谓之茶百戏。”

这是一项能够使“茶汤纹脉形成物象”的古茶道。

与咖啡拉花利用咖啡和牛奶,两种不同材料相叠加的办法来呈现图案不同,茶百戏依靠的原料只有茶和水。茶汤形成稳定的悬浊液,再用工具把白沫分开,它便能够幻变出万千图案,令人惊叹。

现在的咖啡拉花,在宋人看来真不是什么稀罕事。

斗 茶 三 大 件

玩茶游,好的装备必不可少。点茶和分茶工具主要有茶炉、茶瓶、茶筅、茶罐(盒)、茶盏、盏托、茶巾、茶勺、水盂等。

茶瓶、茶筅和茶盏是点茶的三大件。

古代撸茶用的汤瓶 vs 咖啡手冲壶

茶 瓶,又叫汤瓶、执壶、水注等,用于煮水和冲点抹茶,口小腰细,可为金属或陶瓷制品。

丨特点

《大观茶论》关于瓶的描述是:“瓶宜金银,小大之制,惟所裁给。注汤害利,独瓶之口嘴而已。嘴之口差大而宛直,则注汤力紧而不散;嘴之未欲园小而峻削,则用汤有节而不滴沥。盖汤力紧则发速有节,不滴沥,则茶面不破。”

茶瓶嘴小而易于控制水流,便于冲点茶汤。

茶 筅,又称竹筅,是点茶的专用工具,用于搅拌和击拂茶汤。

丨特点

北宋前期的史料表明当时使用着匙箸等工具击搅茶汤。到了北宋末期,茶筅异军突起,不仅《大观茶论》作了详细记载,还开始频繁出现在诗文里,南宋的《茶具图赞》甚至把它作为典型的搅拌工具加以收录,名之曰“竹副帅”。

茶 盏,是用于盛放茶汤的茶具。

丨特点

茶器最好口大,稳重。斗笠型,宋人推荐用兔毫盏,壁厚利于保温,色黑便于显现茶的汤色。

#玩一次茶游,需要经历哪些操作?#

丨文烘龙团丨

用文火烘烤饼茶。

丨臼碎圆月丨

将饼茶用茶臼锤碎。

丨石来运转丨

将锤碎的茶叶磨成细粉,

并用茶拂将茶粉扫入容器内。

丨枢密罗茶丨

用茶罗筛取茶粉。

丨茶瓶点冲丨

用茶瓶冲点茶粉。

丨融胶初洁丨

将茶粉用茶筅调成膏状。

丨竹筅击拂丨

用竹筅击拂茶盏,指绕腕转。

丨作画丨

以清水为墨,以茶勺为笔,以茶膏为纸,由此作画。

灵 魂 拉 花 大 师,宋 徽 宗

斗茶,是宋朝风行全国的活动,从达官贵族到平民百姓,尽皆痴迷于此。

蔡京在《延福宫曲宴记》记述了这样一件事。

宣和二年十二月癸巳, 宋徽宗曾召宰执亲王等曲宴于延福宫, 席间他雅兴大发, 令侍臣取来茶具, 当众施展了自己的分茶技艺。“亲自注汤击拂,少顷白乳浮盏面,如疏星淡月。顾诸臣曰:此自布茶。饮毕皆顿首谢。”这位灵魂拉花大师,要亲自分茶让群臣观赏后,才饮茶品尝。

#比翼双飞·红茶#

#马到成功#

#鸳鸯·红茶#

好不好喝,姑且不论,宋徽宗的分茶水平应该是不错的;另外,分茶当时的时兴技能,人前要随时能够露两手的那种。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细分茶。”陆游苦闷时,也会在孩儿巷的小阁楼上,拉个花来转移注意力。

北宋初年的陶谷写了一本《清异录》,书中还提到了一个名为福全的和尚。福全和尚能分茶,每个茶盏里能分出一句诗来,用四个碗,便是一首绝句。消息传开后,大家纷纷到庙里去观摩福全的表演。

你画山水,我描花鸟。这场茶汤的战争虽没硝烟,倒也激烈。碾茶的碾子边飞舞着绿色的尘土,茶盏中堆起翠涛般的泡沫。人们聚在一起,斗茶味斗茶香,可作画、可书法,快乐无边。

把这场宋朝人的全民拉花乐推向了巅峰。

虽然自宋之后茶百戏逐渐被荒弃,如今,虽有人捡起依旧是小众的雅兴。但是,我们从这碗茶汤里得到的快乐,从未变过。

正如林语堂先生曾说:“中国人有茶,到哪都快乐。”

参考文献

《从《大观茶论》看宋徽宗的茶文化情节及宋人茶道》虞文霞

《从宋代茶具看当时的社会风尚》陈俏巧

《宋代的分茶诗与分茶习俗》刘玉红

《在宋代他们这样喝茶》中华遗产杂志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