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咖啡唱响“光阴的故事”
作者:笔记咖啡
发布时间:
浏览次数: 769
“这个咖啡我不是夸张,是我走遍全球,喝过全球各个国家咖啡当中最好的。”在上个月外交部云南全球推介会上,这款得到外交部部长王毅认可的佳饮,正是云南咖啡。这份褒奖,令身在咖啡种植面积、产量、产值均居全省之首的普洱市咖啡人,满心欢喜。
他们为普洱咖啡鼓与呼的行动一直在持续。尤其是近日落幕的“中国普洱咖啡杯”世界虹吸壶大赛中国区比赛,连续举办的5年来,见证了普洱咖啡从默默无闻,到推向全国乃至世界的历程,一幕幕里,流淌了太多岁月的故事。
给咖农的承诺在兑现
“普洱咖啡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知。”普洱咖啡的成长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普洱市茶叶和咖啡产业局局长、普洱咖啡协会会长卢寒颇有感慨:“我们曾面对过一个个不可回避的事实与烦忧:当外地游客来到普洱,对果实累累的咖啡园又拍照又欢呼之余,还有很多人不知道普洱出产优质的咖啡;当国内外的咖啡专家和采购商风尘仆仆地来到这里,像发现新大陆似的惊喜于咖啡的品质时,有的消费者还在用怀疑的眼光打量着市场上新出现的普洱咖啡产品;当各种权威的实验、分析数据、现场对比品鉴,都证明普洱咖啡与世界知名精品咖啡相比毫不逊色时,在国内外受消费者追捧的咖啡品牌中,依然很少有普洱咖啡的身影。”
在卢寒刚到茶叶和咖啡产业局走马上任,并进行多次基层调研时,还有不少咖农向他抛出了同样的问题:我们的咖啡那么好,为什么就是卖不了,卖不起好价钱呢?
“物有所值,我相信普洱咖啡的品质当得起这句话。所以,我们向咖农作出了一个承诺:‘你们把咖啡种好,我们来帮你们卖。’”卢寒说。
于是,普洱市吹响了向全国推广普洱咖啡的集结号,柳暗花明的一天终于到来。
“我们找到了普洱咖啡的‘如意郎君’——北京泰谷万隆咖啡有限公司总经理杨顺。最终我们达成共识,普洱咖啡的推广应该从消费终端开始,通过在国内100个城市的1000家咖啡馆同时开展推广活动,每天让10000名消费者能够在咖啡馆里喝到普洱咖啡,并将活动名称初步定为‘百城千馆万人共品普洱咖啡’。”
2013年,“百城千馆万人共品普洱咖啡暨中国普洱咖啡杯世界虹吸壶大赛中国区比赛”在全国徐徐拉开大幕,北京、上海、深圳、广州、长沙、哈尔滨、拉萨、沈阳等100个以上主要城市开展了活动,普洱咖啡的芳名,终于走出深闺,出现在了咖啡馆的水牌上。
“当年,我们统计参与体验活动的人数有15万人次,是中国咖啡推广之最。普洱咖啡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向‘广为人知’这一目标迈开了一大步。”卢寒说。
咖啡人助力成就今天
筹备、安排、组织活动,一直在忙前忙后的杨顺,成为了空中飞人,全国各地的赛事都在跟进。作为土生土长的普洱人,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他就在国内外市场做普洱咖啡的烘焙和销售,现已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普洱咖啡烘焙商。对他而言,咖啡不仅是生意,更饱含着他对家乡的深厚感情。
“普洱地处北回归线,这里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地理气候条件,是全球种植小粒种咖啡最理想的黄金地带。普洱咖啡浓而不苦、香而不烈、油脂丰富、果酸味儿浓,被国际咖啡组织认定为‘质量最好的咖啡’,所以,我们应该在全国大力推广。”杨顺说,目前,普洱市咖啡种植面积已达77万亩,产量5.5万吨,总产值20.4亿元,成为中国小粒咖啡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品质最优的主产区和咖啡贸易集散中心。现如今普洱咖啡更是走出国门,已出口到美洲、欧洲、亚洲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单是2015年,就实现出口创汇9120万元。
在杨顺看来,这样的成绩离不开众多咖啡人的努力。“我本人几乎参加了所有场次的比赛,见证了许多感动的人物和故事,各分赛区站长和团队的无私奉献让我刻骨铭心、终生难忘。”杨顺说,他无法忘记每次比赛最后一天都会出现的场景———不少裁判会把行李箱带到现场。“他们多来自外地义务来增援的,所以,每次颁奖仪式一结束,就纷纷奔向了机场和火车站,赶回去打理自己的业务,在联欢晚会上很难见到他们的身影。”
台湾岚山咖啡创办人、资深咖啡专家游启明更是每年从海峡对岸来到普洱,他从第三届起也在台北设了分赛区,其一位优秀的徒弟还被推举为大陆多次比赛的裁判长。
“台湾同胞每年除派出最优秀的选手参加比赛外,还用他们特有的方式对普洱咖啡进行推介,‘普洱咖啡进社区’的活动就是从台北开始的,如今该活动成了台北中山区一年一度的社区文化交流内容之一。”杨顺说。
悄然改变你我生活
5年赛事,如一颗颗石子落进湖中,一层层涟漪,悄然改变了很多人的生活。
王昕悦,被称为“咖啡圈里的小小王”。“2008年,我算学校里为数不多的背着咖啡机上大学的新生。”受开咖啡店父亲耳濡目染的影响,2015年,王昕悦参加了哈尔滨赛区的比赛并进入了前三名,站在世界虹吸壶大赛上,他得到新的历练。2016年,他担纲中国代表团副领队,组织选手代表中国出战韩国首尔世界虹吸壶大赛。“未来中国虹吸壶战队,一定是最强大的,因为我们普洱咖啡杯世界虹吸壶大赛已经播下了5年的种子,我们离突破不远了。”
青岛杨参,因受邀担任当地赛区的摄影师,与普洱咖啡得以结缘。“这是我喜欢的角色,一当就是3年。3年当中,透过相机镜头,我记录下了许多与普洱咖啡和虹吸壶大赛有关的美好瞬间。这些人和事,在常人看来或许只是普通的照片,但于我而言,都是故事,是咖啡能带给人内心最真诚而深刻的感动记录。”
比赛选手中,既有咖啡从业者,更有不少行外人——空姐、教师、学生等。最让他印象深刻的是一位大姐,“她那时一边娴熟地煮咖啡,一边将她与儿子之间的深情故事娓娓道来,赛后与她的长期交往交流中,她告诉我,虽然那次比赛没有取得好成绩,但正是比赛让她充满正能量,在人生的低谷中一跃而起,在这样的年纪成功开创了自己新的事业。”杨参说。
不仅如此,咖啡还由此更多地走进了学生的生活。早在第一届,第二场活动即选在黑龙江大学举行,且参赛选手大多是在校留学生,他们的加入立刻让比赛有了国际色彩,当天有近千名学生到场,以至于后来学校专门开设了咖啡课程,当值裁判和教练有许多都成了学校的客座讲师。“在今年第5届比赛中,哈尔滨赛区的前三名还有黑龙江科技大学的学生,他们说学校也在打算开设咖啡课程,这是多好的消息。”杨顺笑着说。
“前三届比赛为了让大家多了解普洱咖啡,大赛组委会规定创意咖啡必须用普洱咖啡,如今这条规定早已取消,但现实中大家的创意反而离不开普洱咖啡了。”杨顺说,还有一年他去青岛,无意中在一家咖啡馆中品尝到了一款创意咖啡,吧台手将普洱咖啡与普洱茶融合,再加入产自普洱的红糖,那款饮料很受消费者欢迎。那款咖啡被店家取名为“普洱情”,真是再恰当不过,因为这咖啡香里确实沉淀了再浓郁不过的、化不开的深情厚谊。
他们为普洱咖啡鼓与呼的行动一直在持续。尤其是近日落幕的“中国普洱咖啡杯”世界虹吸壶大赛中国区比赛,连续举办的5年来,见证了普洱咖啡从默默无闻,到推向全国乃至世界的历程,一幕幕里,流淌了太多岁月的故事。
给咖农的承诺在兑现
“普洱咖啡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知。”普洱咖啡的成长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普洱市茶叶和咖啡产业局局长、普洱咖啡协会会长卢寒颇有感慨:“我们曾面对过一个个不可回避的事实与烦忧:当外地游客来到普洱,对果实累累的咖啡园又拍照又欢呼之余,还有很多人不知道普洱出产优质的咖啡;当国内外的咖啡专家和采购商风尘仆仆地来到这里,像发现新大陆似的惊喜于咖啡的品质时,有的消费者还在用怀疑的眼光打量着市场上新出现的普洱咖啡产品;当各种权威的实验、分析数据、现场对比品鉴,都证明普洱咖啡与世界知名精品咖啡相比毫不逊色时,在国内外受消费者追捧的咖啡品牌中,依然很少有普洱咖啡的身影。”
在卢寒刚到茶叶和咖啡产业局走马上任,并进行多次基层调研时,还有不少咖农向他抛出了同样的问题:我们的咖啡那么好,为什么就是卖不了,卖不起好价钱呢?
“物有所值,我相信普洱咖啡的品质当得起这句话。所以,我们向咖农作出了一个承诺:‘你们把咖啡种好,我们来帮你们卖。’”卢寒说。
于是,普洱市吹响了向全国推广普洱咖啡的集结号,柳暗花明的一天终于到来。
“我们找到了普洱咖啡的‘如意郎君’——北京泰谷万隆咖啡有限公司总经理杨顺。最终我们达成共识,普洱咖啡的推广应该从消费终端开始,通过在国内100个城市的1000家咖啡馆同时开展推广活动,每天让10000名消费者能够在咖啡馆里喝到普洱咖啡,并将活动名称初步定为‘百城千馆万人共品普洱咖啡’。”
2013年,“百城千馆万人共品普洱咖啡暨中国普洱咖啡杯世界虹吸壶大赛中国区比赛”在全国徐徐拉开大幕,北京、上海、深圳、广州、长沙、哈尔滨、拉萨、沈阳等100个以上主要城市开展了活动,普洱咖啡的芳名,终于走出深闺,出现在了咖啡馆的水牌上。
“当年,我们统计参与体验活动的人数有15万人次,是中国咖啡推广之最。普洱咖啡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向‘广为人知’这一目标迈开了一大步。”卢寒说。
咖啡人助力成就今天
筹备、安排、组织活动,一直在忙前忙后的杨顺,成为了空中飞人,全国各地的赛事都在跟进。作为土生土长的普洱人,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他就在国内外市场做普洱咖啡的烘焙和销售,现已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普洱咖啡烘焙商。对他而言,咖啡不仅是生意,更饱含着他对家乡的深厚感情。
“普洱地处北回归线,这里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地理气候条件,是全球种植小粒种咖啡最理想的黄金地带。普洱咖啡浓而不苦、香而不烈、油脂丰富、果酸味儿浓,被国际咖啡组织认定为‘质量最好的咖啡’,所以,我们应该在全国大力推广。”杨顺说,目前,普洱市咖啡种植面积已达77万亩,产量5.5万吨,总产值20.4亿元,成为中国小粒咖啡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品质最优的主产区和咖啡贸易集散中心。现如今普洱咖啡更是走出国门,已出口到美洲、欧洲、亚洲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单是2015年,就实现出口创汇9120万元。
在杨顺看来,这样的成绩离不开众多咖啡人的努力。“我本人几乎参加了所有场次的比赛,见证了许多感动的人物和故事,各分赛区站长和团队的无私奉献让我刻骨铭心、终生难忘。”杨顺说,他无法忘记每次比赛最后一天都会出现的场景———不少裁判会把行李箱带到现场。“他们多来自外地义务来增援的,所以,每次颁奖仪式一结束,就纷纷奔向了机场和火车站,赶回去打理自己的业务,在联欢晚会上很难见到他们的身影。”
台湾岚山咖啡创办人、资深咖啡专家游启明更是每年从海峡对岸来到普洱,他从第三届起也在台北设了分赛区,其一位优秀的徒弟还被推举为大陆多次比赛的裁判长。
“台湾同胞每年除派出最优秀的选手参加比赛外,还用他们特有的方式对普洱咖啡进行推介,‘普洱咖啡进社区’的活动就是从台北开始的,如今该活动成了台北中山区一年一度的社区文化交流内容之一。”杨顺说。
悄然改变你我生活
5年赛事,如一颗颗石子落进湖中,一层层涟漪,悄然改变了很多人的生活。
王昕悦,被称为“咖啡圈里的小小王”。“2008年,我算学校里为数不多的背着咖啡机上大学的新生。”受开咖啡店父亲耳濡目染的影响,2015年,王昕悦参加了哈尔滨赛区的比赛并进入了前三名,站在世界虹吸壶大赛上,他得到新的历练。2016年,他担纲中国代表团副领队,组织选手代表中国出战韩国首尔世界虹吸壶大赛。“未来中国虹吸壶战队,一定是最强大的,因为我们普洱咖啡杯世界虹吸壶大赛已经播下了5年的种子,我们离突破不远了。”
青岛杨参,因受邀担任当地赛区的摄影师,与普洱咖啡得以结缘。“这是我喜欢的角色,一当就是3年。3年当中,透过相机镜头,我记录下了许多与普洱咖啡和虹吸壶大赛有关的美好瞬间。这些人和事,在常人看来或许只是普通的照片,但于我而言,都是故事,是咖啡能带给人内心最真诚而深刻的感动记录。”
比赛选手中,既有咖啡从业者,更有不少行外人——空姐、教师、学生等。最让他印象深刻的是一位大姐,“她那时一边娴熟地煮咖啡,一边将她与儿子之间的深情故事娓娓道来,赛后与她的长期交往交流中,她告诉我,虽然那次比赛没有取得好成绩,但正是比赛让她充满正能量,在人生的低谷中一跃而起,在这样的年纪成功开创了自己新的事业。”杨参说。
不仅如此,咖啡还由此更多地走进了学生的生活。早在第一届,第二场活动即选在黑龙江大学举行,且参赛选手大多是在校留学生,他们的加入立刻让比赛有了国际色彩,当天有近千名学生到场,以至于后来学校专门开设了咖啡课程,当值裁判和教练有许多都成了学校的客座讲师。“在今年第5届比赛中,哈尔滨赛区的前三名还有黑龙江科技大学的学生,他们说学校也在打算开设咖啡课程,这是多好的消息。”杨顺笑着说。
“前三届比赛为了让大家多了解普洱咖啡,大赛组委会规定创意咖啡必须用普洱咖啡,如今这条规定早已取消,但现实中大家的创意反而离不开普洱咖啡了。”杨顺说,还有一年他去青岛,无意中在一家咖啡馆中品尝到了一款创意咖啡,吧台手将普洱咖啡与普洱茶融合,再加入产自普洱的红糖,那款饮料很受消费者欢迎。那款咖啡被店家取名为“普洱情”,真是再恰当不过,因为这咖啡香里确实沉淀了再浓郁不过的、化不开的深情厚谊。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