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咖啡烘焙 | 生豆与烘焙的关系
虽然常有人说:“硬豆很难烘焙”、“这种咖啡豆很好烘焙”等诸如此类的言论,但在决定烘焙的研究途径时,最重要的,还是理解生豆在状态与特色上的差异性。毋庸置疑,每种咖啡豆都有它最适合的烘焙方式,但在生豆的特色与烘焙之间,也存在某种程度的规律性,接着就来介绍可供作为判断基准的项目吧!
生豆的大小、厚度
在用相同的火力与排气量进行相同的烘焙作业时,与小颗豆相比,大颗豆当然不容易受热。而既然不容易受热,那要是火力不足,咖啡豆就容易半生不熟,最后也很有可能沦为一杯难喝的咖啡。基于这点,一般都会说大颗咖啡豆难以烘焙。同样地,相对于果肉薄的生豆,果肉厚的生豆也会显得难以受热、容易半生不熟。此外,就算是大颗咖啡豆,果肉薄的也会比较容易受热;就算是小颗咖啡豆,果肉厚也会显得难以烘焙。
因此,一旦在烘焙时让大小各异的生豆同时下锅,受热情况就会随着该豆的大小出现差异。所以为了防止花豆产生,会让生豆的颗粒大小保持一致,以降低烘焙失败的几率。
1产地标高
产地在高标高、低气温的高地上,花费时间缓慢生长的咖啡豆,一般都会有豆质坚硬、颗粒较小的倾向。这种在严厉环境下栽培结果的咖啡豆,大都会带有丰富的味道和香气。尽管也有例外,但高产地咖啡豆比低产地的咖啡豆珍贵、用高价贩售的案例也占了绝大多数。而在烘焙方面,由于硬豆比软豆难受热、水分蒸发的情况也欠佳,烘焙时一旦热量不足,就很容易半生不熟。此外,咖啡豆在第一爆过后的表面皱褶,硬豆也比软豆难以伸展。
1水分含量
一般来说,水分含量越多的生豆,越会呈现浓密的绿色系色泽;水分含量较少的生豆,则是会呈现褐色系或白色系的色泽(根据产地也会出现例外)。水分含量的多寡,除了会因为产地的栽培与精制方式、运送方式等情况出现差异外,还会受到保存状况的影响,但一般都会随着时间经过而逐渐减少。只不过,每种咖啡豆蒸散水分的方式大相径庭,无法单纯靠收获后的经过天数来计算。
而在烘焙方面,水分含量较多的咖啡豆会难以受热,并容易出现花豆与半生不熟的情况,导致烘焙难度加深。因此,必须要在烘焙时,让咖啡豆含有的水分顺利蒸散。
1新收成咖啡豆与经时变化
1银皮附着的情况
生豆表层所覆盖的薄皮就叫银皮。一般都会把银皮呈现银色的生豆视为优质,把变成褐色的生豆视为劣质(经由巴西式半洗处理或抛光等方法处理的生豆除外)。
在进行烘焙作业时,银皮会优先受热,从生豆上剥离开来。而剥离掉的银皮,会随着烘焙进行,导致火灾之类的危害发生,所以大都会操控排气阀排放掉。银皮的数量,会受到精制法相当大的影响。在采用水洗式的情况下,银皮大都会被除去,而在采用自然干燥式的情况下,银皮则大都会残留到脱壳之后。此外,水洗式的咖啡豆在浅烘下,会在中央线的部分残留白色银皮;而采用干燥式的咖啡豆,中央线部分的银皮则倾向于变得焦黑。烘焙后假如残留太多银皮,将会导致咖啡的味道苦涩,所以会尽可能地清除干净。
1精制法(处理法)
咖啡豆的精制法大致上分为3种,分别是自然干燥式、水洗式、半水洗式。不同的精制方式,香气与酸味的呈现方法也有所差异,会对咖啡味道造成极大的影响。
1瑕疵豆
在精品咖啡的意识抬头之下,咖啡豆的整体品质也较过往提升,更是减少了精品咖啡的瑕疵豆混入量。但就算只混入一些,也依旧会大幅损伤咖啡的口感与顾客的信任感,因此为了能提供更高品质的咖啡,手选作业可说是势在必行。
去除瑕疵豆与异物是手选作业的目的,不过瑕疵豆也有分为在烘焙后难以发现的类型,以及在烘焙后较易发现的类型。因此,手选作业最好能在确认生豆状态和烘焙完毕后各进行一次。未熟豆与发酵豆在烘焙后会显得难以辨别,所以一定要在烘焙前确认状态,除掉任何有异状的咖啡豆方为上策。
瑕疵豆的主要类型如下所述:
带你认识咖啡瑕疵豆的世界
MEMO
运送与包装的进化
从产地运送与包装生豆的方法,也随着精品咖啡的登场而产生变化。比方说在运送生豆时,高温与剧烈的温度变化都会对生豆造成伤害。因此,在运送精品咖啡时,有越来越多的案例是采用能恒温保存的冷冻货柜。
此外,长年以来,用麻袋包装生豆曾经是个常识,但随着小包装的真空包装袋,以及耐热、耐潮湿,能够隔绝空气与水分的谷物用塑料袋(通称“谷袋”)的登场,将可望提高生豆鲜度的确保效果。
如何把握生豆的状态?
有不少咖啡豆的专家,只需要用手触摸,就能得知该生豆的状态与其特色。毕竟他们每天都会用手掬取或抓取咖啡豆,因此能靠感觉分辨出咖啡豆的差异。距离来说,假如在抓取了一把与往常相同数量的咖啡豆后,会觉得重量比较轻,即可判断这种咖啡豆相对于体积的比重较小。另外,在轻握时会感觉冷冷凉凉的生豆,就表示其水分含量高,专家甚至能借此做出,该生豆很有可能是新收成咖啡豆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