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咖啡卖得好,你得先学会如何加糖加奶!

作者:笔记咖啡
发布时间:
浏览次数: 670

点击关注 | 每日精品咖啡文化杂志

咖啡行业交流请加

(长按复制)

FrontStreetCoffee

不知道有多少人跟小编一样,最初是从一包包速溶咖啡,过渡到意式咖啡,再后来进了手冲咖啡的“坑”,从此无法自拔。

咳咳~不小心跑题了,今天不是说烧钱的问题来的……

尽管越演越烈的“精品咖啡”运动,一直提倡黑咖啡不加奶不加糖,“让咖啡自己说话”。但是无可厚非,喝拿铁、卡布等奶咖的消费者毕竟还是占绝大多数的。

残忍的真相:奶咖才是最主流!

根据今年《咖门》与《美团点评研究院》推出的第一期饮品行业数据报告显示,无奶无糖的美式咖啡,已经几乎要跌出榜单;相反,牛奶+咖啡+糖的组合,才是广大消费群体的至爱!

所以,醒醒吧!打着卖咖啡招牌的,卖专业精品也好,卖情怀氛围也好,卖甜品简餐也好,别忘了先做好你的奶咖!

那么加进咖啡的牛奶与糖,要怎样挑选才对味?全脂与低脂味道有何不同?砂糖和糖浆怎么选?

1

咖啡加什么样的牛奶才对味?

目前市面上,最广泛应用于餐饮的奶制品,就是牛奶,而餐饮用牛奶主要分两大类:

1、保久乳。

保久乳为生乳经高压灭菌或高温灭菌,使用无菌包装的方式,保质期为3-6个月,可常温保存。

2、鲜乳。

鲜乳为杀菌后的生乳冷却后包装,需冷藏,保质期为5-7天。

不同地区,能够供应的牛奶品牌各不相同,所以大家可以参考以下这些品牌的成分构成数据,来分析自家用的牛奶是否适合。(以下面几款奶制品前5款为保久乳,后6款为鲜乳。):

如何区分鲜乳和保久乳?

保久乳因为经过高温或者高压灭菌,保存时间相对长,可常温保存;鲜乳则需要低温保持,而且保存时间相对非常短,鲜乳整体价格高于保久乳,且运输成本较高。

加鲜乳或是保久乳对咖啡有什么不同影响?

要知道如何选择牛奶,我们必须先来了解一下,牛奶里的哪些成分对咖啡有影响。

1、脂肪。

脂肪含量较高的牛奶,奶泡绵密度相对更好一些。

保久乳的脂肪含量集中在3.4~3.6g/100g之间,而鲜乳中脂肪含量最高可达3.8g。

整体而言,鲜奶的奶泡绵密度、奶泡维持度要大于好于保久乳

所以,想要一杯绵密香醇的奶泡来拉花,就选脂肪高的牛奶。

2、蛋白质。

蛋白质含量越高的牛奶会有越浓的“奶味”。蛋白质与脂肪含量都较高的牛奶会出现奶油味。

鲜奶的蛋白质含量整体低于保久乳。

所以,想要奶味重的牛奶,就选蛋白质相对高的;反之亦然。

3、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含量高的牛奶,其甜度相对高一些。

鲜乳的碳水化合物含量整体高于保久乳;鲜乳的甜度整体高于保久乳。

所以,想要甜度高的牛奶,就选碳水化合物含量高的。

2

咖啡加什么样的糖才对味?

咖啡加糖前,先想想真的需要吗?

一杯好的奶咖,其实是不需要额外加糖的,因为在鲜奶的成分中,已经存在著天然的乳糖,乳糖和咖啡的油脂结合,会让自然的甜味放大,不加糖的拿铁,实际上对人体的负担是比较小的,但如果会觉得不够甜,或者是想要换换口味,点一杯摩卡或焦糖玛奇朵,我们就要慎选杯子里要加入什么糖了。

知识点:

一般情况下,热的饮品我们会加入砂糖,冰的饮品我们会加入果糖糖浆,主要是因为溶解的问题:砂糖不易溶于冰饮,而糖浆容易降低咖啡的饮用温度。

在糖的部分,消费者也有很多种选择,当然最健康零负担的选择是都不要加,但在有时候想要换换口味时,或者是有特殊的身体状况,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种类的糖,来满足身体的需求。

1

如何选择糖浆?

风味糖浆OR单糖糖浆?

我们在选择增减糖的甜度时,主要有两种判断,一是风味型的糖浆,加入后会增添风味的;一种是基底型的糖浆,加入后无特殊风味,仅增加甜味的部分,

例如:香草拿铁我们就无法做到去糖,因为去除掉糖浆,香草的风味也会随之消失。

2

如何选择砂糖?

白砂糖OR黄砂糖?

砂糖的部分,常见的是白糖和黄糖,在甜味上,白糖的甜味比较集中,溶解也比较快;黄糖的甜味比较自然,溶解的速度相对慢。

如何选择加什么糖?

在风味糖浆的部分,常见的有可可、香草、焦糖和榛果等等,不同种类的意式咖啡,会加入不同的风味糖浆,例如:摩卡会加入可可(巧克力)糖浆。

人工甜味剂的部分,主要有代糖和糖球,代糖主要的功能,除了低热量以外,糖尿病患者也可选用,因为不是真正的糖,只是带有甜味的添加剂;

糖球就是俗称的果糖,透明无色,没有特殊的风味,仅仅会增加甜度,通常会运用在冰的奶茶、冰的拿铁等饮料之中。

午后一杯好咖啡的陪伴,就是好时光。

最后

作为餐饮服务行业的一员,我们首先考虑的应该是如何迎合市场的需求、消费者的需求,其次才是引导消费者的鉴赏品味。

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思考,与其一开始就让消费者购买一杯等超久、小杯又贼贵,还根本喝不出来什么风味轮风味谱的单品咖啡,还不如老老实实做好一杯美味又实惠的拿铁咖啡。最后再从正确的认知和健康的观念着手,引导消费者尝试少添加、低负担的黑咖啡。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