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豆的采摘方法有哪些?人手采摘对咖啡豆品质保证更好吗?

作者:笔记咖啡
发布时间:
浏览次数: 788




咖啡豆的采摘方法有哪些?人手采摘对咖啡豆品质保证更好吗?

采收咖啡豆主要有三种方法:

在主要咖啡生产国家,比较平坦且大面积的农园,利用机器采收,可以降低采收成本。问题是机器采收时,把成熟、未成熟、和过度成熟已经枯干的果贯一次采收下来。品质比较低劣。为改善品质,采收之后必须利用咖啡生果漂洗分级机,把不合格果实及杂物筛选出来,予以丢弃。

台湾地区种植咖啡,适合那种采收方式,手工摘取、一次刷落式,或是机器采收?手工摘取的人工成本高,采收速度慢;一次刷落式的人工成本虽然比较省,却会降低咖啡豆品质。机器采收的速度最快,品质却最差。而且咖啡采收机的设备成本很高,只适合平缓地区的大规模咖啡园。目前台湾咖啡种植面积还不普遍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农民算计咖啡园的采收工资成本太高。想说若有更方便像机器采收的方式,将有更多人投入咖啡种植行列。殊不知机器采收不可能生产出高品质咖啡;为了生产高品质台湾咖啡,当然只有采用手工摘取的方式了。

花谢后结出青绿色咖啡果实,经过六至八个月成熟期。咖啡果实的外果皮颜色逐渐变红,色泽由浅红色转变成深红色,再成为暗红色。当咖啡果皮颜色变成深红和暗红色时,成熟度最好,是最佳采收的时机。如果不适时采收下来,咖啡果实的颜色会慢慢转成暗黑色,最后变得枯干皱缩状。由于咖啡果实的糖份含量很高,当果实变成枯干皱缩状时,容易受到霉菌感染,影向整批咖啡豆的品质。

生产高品质咖啡的原则,最重要的因素为摘取熟透的咖啡果实,只有熟透的果实才有好的咖啡。采收之后不可能有任何改善品质的方法。有些人认为可以用加工处理来改善品质,其实这是不对的。也不可能靠烘焙来提升品质。市面上有一个似是而非的说法,认为一杯咖啡的品质好,归功于烘焙师父的技术好,或是冲泡技术佳。其实,影向一杯咖啡品质的因素,主要有咖啡园管理技术、采收后的加工处理技术,最后才是烘焙技术与冲泡技术。前二项才是影向咖啡品质的基本要素。烘焙与冲泡只是把咖啡应有的品质给展现出来而已。

咖啡豆的品质在咖啡树上已经决定了,生产者必须将焦点一直投注在咖啡树上,生产出最佳品质的果实。唯有细心照料,才能获得这种成果。单靠一次采收,并不能借由当前所知的任何加工处理方式来加以改善品质。采收后却有许多机会使咖啡豆腐败,降低咖啡豆的品质。生产高品质咖啡的一个奥秘,就在咖啡果实采收后应尽速加工处理,并且保特处理过程的清洁,避免咖啡豆变质。

尽速进行咖啡处理过程的另外原因,是实际上咖啡豆会受到某些因素影向而失重。咖啡采收下来之后,很快受到某些新陈代谢影向,使咖啡豆里面的糖分分解成二氧化碳而消失在大气中。这种过程会一直进行下去,一直到咖啡豆被“抑制”或是干燥到某种程度,才会停止。

根据各种研究报告,发酵过程中失重率最高,将失去生豆重量的3-4﹪。

假使咖啡能够在采收后24至36小时内完成加工处理过程,比堆放几天后才进行处理,将可保住6﹪的重量。

切记:在完全熟透期间采收,只采收熟透的果实,并且尽可能迅速进行和完成后续处理作业。

咖啡豆的加工处理方式,主要有日晒法、水洗法、以及半水洗法三种。日晒法的处理过程为果实采收之后,直接铺在晒豆场日晒,直到干燥。水洗法的整个流程包括:果实采收、初步筛捡杂物及劣质果实、去皮、发酵、水洗、日晒或机器干燥、装袋贮存、脱壳、筛捡分级。半水洗法的流程为:果实采收、初步筛捡杂物及劣质果实、去皮、日晒干燥、装袋贮存、脱壳、筛捡分级。以上三种处理方式的实际操作流程,各不相同。水洗法和半水洗法的整个作业流程约需7至10个工作天,日晒法则需要3个星期以上,才可能使咖啡豆达到12%的标准含水量。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