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豆品质咖啡豆质量分级 咖啡豆分级技巧
咖啡品质分级并没有一个国际通行的标准,每个国家的分级方式各是不相同的。因此,咖啡分类是根据适用于各个生产国的一些特征来进行的。从一个袋子中取出咖啡豆的样品根据该生产国的标准对其进行判断,针对这些样本进行评级,依照评价诀定其好坏口大部分咖啡分级的特征有:
外形(豆的大小、均匀度、颜色),样品中欠点豆的数量,盛杯品质,包括口昧和醇度,还有咖啡豆的烘焙程度。各国家之间的不同分级和术语表述不同,所以咖啡质量的标准仅和该国生产的咖啡种类相关,如果不熟悉一个国家原始的分类标准,了解咖啡的真正质量是很难的。但至少每个国家之间还有一个固定统一的参考:都以标准化的筛子来诀定咖啡豆的大小,所以购买者不必从生产者的角度来看咖啡豆多大算大,多小算。
一种咖啡豆可能附有特别的地名,或处理方式(水洗或非水洗),也可能有标题,或仅在后面有个字母、数字。在某些咖啡业国有化的国家里,分级体系似乎让人毫无兴趣口比如肯尼亚,一袋子咖啡可能是:水洗法AA,再带一个数字来表示十分之一的盛杯品质级别口然而就是这种听起来普通的咖啡被大部分专家一致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咖啡之一。
国家分级系统
针对咖啡不同品质做出清楚标识的国家有巴西等。依照咖啡的品种分类,或者依出货港口名称(桑托斯、帕拉纳等)对每个咖啡袋进行分类。再有就是依欠点豆情况,例如,NY(意思是“我们按照美洲国家能明白的方式计算欠点豆的数量”)和标准3(意思是“每300公克样本有12个欠点豆”),这些欠点豆也包括石头和小枝。巴西分类体系还包括豆的大小、颜色、密度、形状、烘焙的潜质,盛杯质量、加工方法、咖啡树的年龄和批号。
大多数咖啡豆出口国家会成立或委托一个部门以建立标准,来管理和监控咖啡贸易,透过监察人员控管咖啡品质。不少国家直接设立咖啡部门,有些则在农业或工商部门底下设立协会。
咖啡豆分级名词
下面这些术语的意思可能跟在国与国之间会有些不同,但他们是普遍接受的定义,有助于人们辨认一种咖啡豆样品与另一种的不同。
漂浮豆Floater:水洗时因密度低漂浮在水面来成熟、过度成熟或褐色的豆子。
灰白豆Pale:黄颜色的,出自未成熟的或受干旱影响的咖啡樱桃,在烘焙过程中达不到令人满意的暗色。灰白豆的存在会破坏一批咖啡的味道。
内果皮Parchment:咖啡樱桃内包围咖啡豆的保护膜或外衣。如果要用做种子发芽的话这层膜必须是完整的,也就是“带皮的”。
珠粒Peaberry:一种小个咖啡樱桃里面只有一粒小圆豆(畸形)。同类的珠粒被分拣在一起,他们比普通的,甚至是产于同一棵树上的咖啡豆的卖价要高些。
豆荚Pod:在去皮后还由干燥的果肉包围着的咖啡豆,属于样品中的欠点豆。
被去皮机夹碎的咖啡豆Pulper-Nipped:去皮时被咬伤,会降低品质。
淡味豆Quaker:和灰白豆很像,虽然该术语有时可以和灰白豆互换使用,但它不是因果实来成熟而造成的。
粗糙的豆Ragged:因干旱而发育不全的咖啡豆。
臭豆Stinker:过度成熟、过度发酵或受到病虫害的咖啡豆。豆子的香味普遍都有腐臭昧、发霉味。一般肉眼分不出来,经过电子分级机的紫外光时,呈现红色,会影响整批豆子。
级外Triage:最低等级咖啡豆,不能外销,被丢掉。
非水洗Unwashed:干加工的咖啡豆。
水洗Washed:水洗处理的咖啡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