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伦比亚咖啡农夫来访记(中)

作者:笔记咖啡
发布时间:
浏览次数: 644



  “你知道失落COE比赛咖啡的下场吗?”他问道。笔者从刚过去的卢旺达比赛得知,未能获奖的参赛批次,会“沦落”为商用级别,并在本地市场贩卖。我在脑海尝试翻译“一将功成万骨枯”但不果,最后只回答道:“这就是比赛的残酷了。但作为工会,FNCC为何不可像埃塞俄比亚ECX般,替咖啡分级销售,争取较合理的价钱呢?”我很想知道,这个自1927年起为农民向政府争取权益,在咖啡出口业乃哥伦比亚命脉的年代,曾拥有自己银行、房地产和船公司的组织,从什么时候开始变得不受欢迎。

  这算是帮忙吗?

  他摇头叹道:“哥伦比亚咖啡业唯一的工会就是FNCC。自政府去年跟美国和欧洲签订自由贸易协议,农民都叫苦连天。虽说欧美市场的消费力较高,但未有配套和支援制度补助,我们产品的竞争力反而下降了;化肥和杀虫药的成本愈来愈贵,政府的补贴,在经过层层下递后,最终落到农民手的,又所剩不多。生产一袋咖啡成本需要366美元,但FNCC只承诺以282美元包底。这算是帮忙吗?”

  触发全国抗议行动

  “自由贸易”背后

  “我们不习惯全球化,也不喜欢工厂般的生产模式。”他解释道。“我们以自己种的咖啡为荣。庄园之间有良性竞争,彼此又会是邻居好友。咖啡树以外,我们又可以种植其他农作物以供食用或贩卖。但自从北美的大企业进驻以后,一切便开始改变:它们诱使农民放弃种植其他果树,只种咖啡。又会以大额交易量包揽了一整个产区的出产,待成为该区唯一买家后,它们便?手压价。届时农民既无本钱还价,连种植食物果腹的技能也失去了。这两年的咖啡商品价下降不少,我们曾经引以为豪的咖啡,已沦为跟印尼、越南和柬埔寨的廉价豆斗便宜的商品。现在有很多农民是三餐不继的。”

  原以为他列举的,是像巴西“量产模式”对质素的影响。想不到“自由贸易”的背后,农民付出了血汗,更赔上了自由。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