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咖啡﹕炒咖啡 曲线与揸船(下)

作者:笔记咖啡
发布时间:
浏览次数: 912



  “你知道煲水和炒咖啡豆的分别吗?”我以最简单的比喻去启发同事思考。

  假设温度计准确,它量度的,也只是豆与豆之间的表面温度。就像一个巨型焗炉内,放满大小不同的鸡。显示屏上的数字,并不反映鸡肉最深层的温度一样。

  烘焙曲线呈S形

  有烘焙师会以“上升一度要多少时间”去调整火力。一般来说,炒豆初期升温较快,在一爆前后则需要拖慢。所以正常的烘焙曲线都是呈S-形。但在察觉迟了才加大火力的话,炉内的温度会滞后:就像揸船,由引擎加速到改变船的惯性(inertia),需要一段颇长时间。减温则较容易:在温度上升得太快时,除了把火力减低,烘焙师也可以利用俗称“风门”的出风口抽走炉内热空气作迅速冷却。原理就像驾驶跑车时“一边踩油、一边踩brake”既不减引擎转数却达至减速目的。但是,此法会导致“传导、对流”比例失衡。以“大火加热、大风减温”所炒成的咖啡,就算图表看似达标,味道也欠细腻。

  炒豆机内小宇宙

  数以吨计的咖啡在滚筒内转动,动态就如流质液体。炉的状态,会依照烘焙师所订下的法则,像星体般运行。当中每颗豆,却又会因应本身的质量和特性去演化,在爆裂的一刻,放出万千香气,伸延四方。炒豆机内发生的事,包含了宏观景象,也蕴藏着微观世界﹕就像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互不妥协,却又和谐共鸣。

  (注﹕将某个重量的水升温所需的热能,会因为水的密度和压力而改变。笔者以煲水作比喻,是把当中的物理定论简化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