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比卡咖啡品种heirloom咖啡豆介绍 heirloom原生种是什么

作者:笔记咖啡
发布时间:
浏览次数: 867

上课喽——

  前段时间有粉丝跟我们说:“埃塞俄比亚的豆子有大有小,非常不均匀,瑕疵率高。”我想,或许我们应该区分埃塞俄比亚的豆子形状为什么不均匀,以及什么叫做瑕疵豆——

  如果是非常喜欢非洲豆的同学,应该很轻易发现,相比肯尼亚,埃塞俄比亚的豆子普遍都要大小不一,均匀度明显要低。无论是耶加雪菲还是西达摩,无论是水洗还是日晒,有时候同一批次的咖啡豆观察都能发现烘焙颜色、颗粒大小明显不同。

  【埃塞俄比亚的咖啡豆为什么总是有大有小?】

  经常喝埃塞咖啡的人应该听过【Heirloom原生种】这个品种,大部分埃塞俄比亚的品种都会以这个名字来命名,其实是因为埃塞的品种实在是太多,它就像阿拉比卡的天然基因库,一方面品种繁多,鉴定分类难度大,一方面埃塞政府出于保护的考虑也不愿意公开这些品种信息,所以就统称【Heirloom原生种】。

  首先,咱们先来了解一下埃塞俄比亚的咖啡是如何种植采摘的。

  一般来说,咖啡农可能会同时种植多个品种,也有可能会把较为优秀的品种另外挑出来贩售。比较特别的是埃塞俄比亚,在这个国度里,咖啡大部分是以野生、半野生的状态,生长在田地、后院或森林底下,咖啡农所采收到的,实际上是许多不同自然变种的大拼盘。

  埃塞的咖啡品种已记录在册的有近2000个品种,其中1927原生品种,128外来引进品种。所以光看颜值的话,埃塞的咖啡品种是“大观园”,里面啥都有,长的,短的,瘦的,胖的……

  【长型颗粒】在埃塞全境咖啡种植区都有,从实际看到的比例来看,西部的Jimma,包括Limmu与Kaffa会有较多的长型颗粒品种,在sidama(西达摩)或者yirgacheffe(耶加雪菲)比例较少。

  (除了咖啡的品种繁多之外,咖啡的种植方式也影响了埃塞咖啡豆的品种混杂情况。)

  埃塞的咖啡种植按照规模与模式分为:

  西达摩和耶加雪菲的咖啡种植大多属于田园咖啡模式,即咖啡农民自己在生活区附近栽种咖啡树,并在收获季节自行采收,然后送至附近依靠水源而建的处理厂进行统一处理(或者由中间商统一收购)。除了小部分的种植庄园比较有实力,自行独立种植、采摘、处理咖啡生豆外,很多不同区域、不同种植品种的咖啡豆会被处理厂集中处理,然后送往拍卖行进行官方评价分级。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埃塞的咖啡豆都是以处理厂或者合作社进行命名区分的原因,也是导致同一批次的咖啡豆混杂多重咖啡品种的原因之一,甚至相同处理厂出产的咖啡豆不同批次之间的风味也会有明显的差别。

  在ECX出现之前,对于水洗处理的咖啡,出口的等级分为G1与G2;对于日晒的咖啡出口的等级为G3,G4,G5,也就意味着日晒最高的等级为G3。

  ECX出现后,针对分级做了重新的定义,对于水洗的分级名字无差异,而对于日晒的定义则第一次出现了G1,这也是为什么市场上现在出现了埃塞的日晒是G1和G2的,而G3开始慢慢的变少。

  顺便来提一下埃塞咖啡的分级制度:

  在埃塞俄比亚咖啡的分级制度里,以G开头,共分5+1级的分类系统最常见(Z是近年刚出现的新级数),数字越小越好,主要看的是瑕疵率,以“每300公克生豆,所能允许的瑕疵豆数量”为基准,列出如下:

  等级

  瑕疵数

  Z

  G1

  G24–12

  G313–25

  G426–45

  G546–90

  UG排不进分级

  埃塞俄比亚约在1970年代引进水洗处理,当时,水洗被视为较高级的方法,因为比较容易得到整齐的品质。因此,早年只有水洗排得进G1–G3,日晒则在G4–G5。不过,近年来,市场上涌现的日晒复兴浪潮,让排得进前三等级的日晒豆,也开始出现,并成为常态。

  【那么瑕疵豆又是什么呢?】

  咖啡生豆常混入杂质及不良豆,而这些不良豆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瑕疵豆”。

  生豆瑕疵类型

  【总结】

  因为埃塞俄比亚跟巴西、印尼这些地方一样,都是根据咖啡豆的瑕疵率来进行分级的,所以在咖啡颗粒上都会有明显的不均匀,尤其是经过烘焙之后,不同的咖啡品种烘焙膨胀程度不同,更加拉大了咖啡豆颗粒之间的差别。

  (埃塞俄比亚的咖啡豆看起来大小不一,这是源于埃塞俄比亚的品种繁多和集中处理。)

  也正是颗粒大小的不均匀,有失必有得,品种的混杂和颗粒大小的不均匀,正是埃塞俄比亚咖啡的丰富风味与多彩香气的形成原因。

  所以,不要拘泥于太表面的差别,埃塞豆就是长这样的…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