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新浪潮下,除了星巴克,我们还有手冲咖啡啊
手冲咖啡的概念由来已久,并且这股浪潮在全球范围内持续流行着,在国内也越发壮大起来。有专家分析,蓝瓶咖啡(Blue Bottle Coffee)的兴起是“第三波咖啡浪潮”兴起的一个重要原因,它所隶属的“第三波”咖啡文化,将咖啡的定位,从速溶冲泡、展现生活风格,转向更重视产地、品种以及风味的品味。
相较于“第一波咖啡浪潮”的“咖啡速食化”概念和“第二波咖啡浪潮”的“精品咖啡”雏形初现,“第三波咖啡浪潮”下,人们更乐于欣赏咖啡风味中的细节,咖啡也因此跳脱出传统的认为喝起来一定要苦且重的既定印象。
《咖啡迷的风格器物学》中提到,如果以牛排的熟度来比喻咖啡的焙度,口感浓重浑厚的全熟牛排,就像是强调咖啡重量感与苦味的深焙豆;5分熟的牛排,具有焦褐的表面,但内部还是吃得到牛肉本味,就像中焙的咖啡豆,香气与甜感平衡;3分熟的牛排则强调表现牛肉的原味,免除烹调过程中加附的多余意见,浅焙的咖啡豆也是同样的概念。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挑选合适的器具,是堆砌理想咖啡风味的入门课程,也是自我风格展现的一种表态。“第三波”咖啡倾向品味咖啡呈现出的多样风味的特性,正好契合了手冲会因为注水技术的表现,改变风味的面貌的形态。选择不同器具,因其设计、水温与注水方式的不同,往往让同一只豆子也能展现不同的细节和差异,而这也是咖啡特别有趣的地方。这也正戳中了现代人们对咖啡的好奇与探索的心。
当然在器具使用上,除了手冲,还有爱乐压、法式滤压壶,虹吸以及土耳其壶等不同的选择。如何变化咖啡风味与萃取方式是一段很有趣的过程,尝试各种咖啡器具的使用,其实也是一场风味的探险。
在挑选咖啡器具的时候,我们一般会考虑几个方面,是选择经久不衰的经典款,还是特色满满的风格款?是从入门级慢慢起步,还是直接迈向更高一级的进阶款?是更注重简单化还是注重机能感?
愈来愈多的人会把咖啡的器具视为一种个人与生活风格的展现。特别是现在的咖啡器具,除了考虑功能,也会更强调器具的外型设计。
我从《咖啡迷的风格器物学》中挑了几款适合当做礼物的,各具特色的咖啡器具。
滤杯
锥形滤杯是近几年的主流。日本东京咖啡节上,超过一半以上的摊位都在使用锥形滤杯,而且调查发现,超过半数以上的人偏爱使用Hario经典的V60滤杯。
经典的V60锥形滤杯,杯身采用可爱的米其林造型。在滤杯的设计上,最特别的地方在于内部肋槽采用螺旋型设计。这是为了延长肋槽的长度,相对于直线的肋槽,螺旋性的肋槽路径让水流更长,过水时拉力提高,过水更加流畅。这款滤杯经典实用,适合初入门的咖啡玩家,送礼可搭配Hario的套装产品购买。
另外还有经典的Kalita或是Melita等扇形设计滤杯,此种滤杯因为过水较缓,所以口感厚实,对应了中深焙咖啡具重量感的风味;锥形滤杯的流速较快,相对较能强调咖啡的酸质,适合浅度烘焙的风味,也更集中在香气的表现。
除了以上品牌外,还有KINTO、HURED等国外品牌以及国内很有调性的精品咖啡品牌“三顿半”这些滤杯器具可供选择,相信一定有一款是你或者你想送的人会喜欢的。
手冲壶
入门玩家的话,手冲壶可以先挑选水流细长,好控制,可以稳定注水的细口壶。不过在购买前也要思考咖啡的分量,因为手冲壶通常只装到七八分满,水位过高或过低,都会造成水注不稳。而大杯的手冲壶,七八分水位时的重量,手感来说可能会太过沉重。
入门玩家的话,手冲壶可以先挑选水流细长,好控制,可以稳定注水的细口壶。不过在购买前也要思考咖啡的分量,因为手冲壶通常只装到七八分满,水位过高或过低,都会造成水注不稳。而大杯的手冲壶,七八分水位时的重量,手感来说可能会太过沉重。
KALITA大嘴鸟达人珐琅鹤嘴手冲壶
Kalita 是老牌的器具厂商,秉承了日本人的一贯特性:精工细作,艺术品级的做工。这款鹤嘴壶采用珐琅材质,特色在于使水温保持一定的温度,减缓过程中的温降差异;可以自由变化控制注水的强弱粗细,手柄极其舒适,上下把手使得壶身很稳。此外,珐琅具有良好的抗菌与抗酸性,隔绝金属面与食品的直接接触,不会改变水质让咖啡变味,可从小细节确保手冲咖啡的质量。
除去它强大的功能性,其外观也是相当讨喜,红色更有氛围,白色更加经典。另外鹤嘴也是一种进阶的款式,变化更多,更有趣。
即将到来的几个节日,不妨把各种咖啡器具作为一个礼物备选送给自己或者送给亲友,既实用又有格调,相当合适。
双十二马上就要来了,圣诞节紧跟着在后头张望,就挑Kalita这款红色手冲壶当做送给自己的礼物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