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最终或将只有一个交易中心
事实上,在双方博弈的背后,云南咖啡交易中心的诞生,还面临着极大的政策风险。据相关媒体报道,7月份以来,全国有约30多家交易所停牌或重组,包括“中京商品交易市场”、“青岛国际商品交易所”等。
据李翔介绍,直到目前,交易所的整顿还并未结束。因此,云南咖啡交易中心可能会面临比较艰难的审批,同时,交易中心的门槛也在提高。
一般而言,交易中心的审批权限已经收缩到省级层面,而如果是交易所,其审批已经提升到证监会。从省级层面来讲,很难同时批准两家咖啡交易中心。李翔也表示,“如果一个地区出现两家咖啡交易中心,对谁都不好,只会互相伤害,分散交易资源。”
在双方的争夺之下,多位业内人士提出一种观点,为何不能两家合作?对此,舒洋并没有正面回应,只是表示:“我们不拒绝任何合作。”胡路也表示:“目前政府正在研究,现在各种可能都有”。
云南建立咖啡交易所热情大涨
云南省咖啡行业协会在7月16日的新闻发布会上也表示,除了上述两家几乎同时挂牌的咖啡交易中心之外,不排除是否还会有第三家或更多家“云南咖啡交易机构”成立。这似乎意味着,整个咖啡行业,甚至是行业以外,对于在云南建立咖啡交易所的热情大涨。
而在咖啡产业发展了数年之后,目前云南省咖啡交易的方式还较为传统,在普洱有雀巢、星巴克两大巨头设立了收购点,在德宏州,也主要是以后谷咖啡一家为主,同时分布着一些大大小小的贸易商,在临沧和保山产区也基本如此。整个咖啡行业的交易行为多是贸易商各自为营,参照价格一个是纽约咖啡期货交易市场,一个则来自多年盘踞在云南的雀巢公司给出的报价。特别是一些小型贸易商的存在,抬价与压价时有存在。在咖啡价格好的时候,一般是咖啡收购企业和中间商到咖农家里收购,而一旦价格差的时候,基本都是咖农自己将咖啡豆交到收购点。而咖农对于市场价格的了解其实并不全面。
多位咖啡行业人士的共识是,云南咖啡产业经历了多年的发展,需要交易所这样一个场所来推动咖啡产业再上一个台阶,改善咖啡的流通效率。从更长远的打算来说,咖啡交易所在现货交易之后,剑指咖啡期货交易。同时在汇集更多行业资源的基础之上,为云南咖啡赢得话语权。
多年从事交易市场管理的李翔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行业内能意识到来做交易所是件好事,从商业的角度来看,谁都想来做交易所,因为这个钱太好赚了。但从金融政策来讲,现在很难做。”并且在他看来,一个省最多只会批一个细分行业的交易中心,未来谁能获得政策支持还不一定。
不论是由谁来建,或者是建在哪里?更根源的问题是,如何来建?特别是对交易模式的设计,对于交易所的长期发展至关重要。
交易模式探究
从目前来看,尽管咖啡交易所的建设争夺激烈,但双方的交易模式都还没有明确,都只提出了大概的方向。
舒洋坦诚地表示:“目前咖啡交易中心的交易机制还在设计,毕竟咖啡和花卉还是有所不同。”大概的模式主要围绕三点:首先,要有一个收储机制,这主要是为了在价格剧烈波动的时候,保护咖农的利益。其次,从现货交易开始,同时重点打造精品咖啡,让质量好的咖啡豆实现应有的价值。这其中还将依托交易中心这个平台,联合专业的品牌打造团队,进行品牌打造和策划。再次,就是风险的控制,所有交易机制的涉及都将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要求,做好风险控制。“特别是在推广层面,单纯地依靠政府来做,有些市场行为并不符合,但如果由交易中心这样一个平台,将会很方便”,舒洋表示。
在锦苑花卉的一组招聘信息里提到,云南咖啡交易中心将由一个总部、三个集货中心、一个交割仓构成,在普洱市建设云南咖啡交易中心总部、电子公共交易服务平台、仓储交割中心、咖啡杯品实验室及咖啡师培训基地,在临沧、保山、德宏建设咖啡初加工集货中心,在昆明建设咖啡仓储交割仓,项目总投资7.5亿元人民币。
“我们要像阿里巴巴一样,只是搭建平台,并不参与其中的交易。包括锦苑花卉目前也正在从一个花卉生产商向服务商转变。除了控股子公司昆明国家花卉拍卖中心之外,锦苑花卉目前在花卉新品种的测试推广、花卉现代种植园区、全程冷链服务、花卉金融服务等方面都有涉及。锦苑花卉目前更像一个综合性的花卉公共服务平台。”同时,舒洋也表示,锦苑花卉从种植商向服务商的转变用了20年,现在来做咖啡服务商,也需要时间来沉淀和积累。”他还强调,建交易中心并不是谁领导谁的问题,交易中心更多的还是一个服务平台。
而作为咖啡行业协会的会长,熊相人在咖啡交易中心的交易模式设计上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首先,在昆明设立总部之后,将在各个咖啡产区设立分中心,咖农可以在分中心选择交易价格。具体的做法是,咖农如果对当时的交易交割不满意,可以将咖啡豆交到咖啡交易中心,然后按照当天价格的70%拿取货款,等到了咖啡豆有了理想价格之后,再按照当天的价格补齐咖啡款。其次,平台将整体打包向银行申请金融授信,咖农和咖啡企业均可通过该平台申请贷款。按照熊相人的说法,整个平台可申请的银行金融授信可以达到30亿元。此外,通过该平台还可以向投资者发售咖啡理财产品。
定价权和背后利益的争夺
交易所争夺的背后,实质则是定价权和背后利益的争夺。
建立交易所,其直接的目的就是通过集中交易形成商品价格的市场机制,一旦这个价格形成权威,则参与到其中的咖啡企业只能接受这样的定价。无疑,当下参与筹建咖啡交易所的各方,都希望这样的生成机制在自己的把控之内。
以昆明泛亚有色金属交易所为例,通过多年的运营,在多个小金属上已经拥有全球定价权,从而对产业形成重大影响力。
更重要的是,交易所的繁荣背后有着巨大的商业收益。“交易所一般是通过交易的手续费来进行赚钱,类似于“过路费”一样的机制,交易流量的大小将决定着背后赚钱能力的大小,当然这跟交易机制密切相关,是实物交易还是带有类期货交易”,业内人士指出。
上述人士说,国内最为知名的两大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虽然都不以营利为目的,沪深交易所的交易经手费比例仅仅为双向0.015%,但是由于其巨大的交易量,每年都有巨大的利润,以上交所为例,在上海那么多大企业云集的地方,它每年的纳税都排名靠前。虽然行业的交易所没法做到两大交易所的规模,但是一旦交易繁荣,背后的手续费仍然非常可观。
记者查询国内大型交易所的盈利数据。有数据显示,2013年中金所仅仅纳税13.24亿元,排名第22位,在上海各交易所中排名最高;上期所纳税12.33亿元,排名第26位;上证所纳税8.68亿元,排名第37位;上海黄金交易所纳税5.27亿元,排名第88位。
“从交易模式上讲,交易所的模式无疑是最高级的,背后代表了广泛市场参与者共同认可的价格机制,其形成的影响力亦是单个企业所难以匹敌的,与种植、生产和流通相比,其有更强的赚钱能力,因此各方争夺也是正常的”,有金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而建立一个交易所的意义并不止于此。“交易所还可以获得银行授信,这是交易所的一个延伸服务。同时,对于企业来说,交易所亦是巨大的品牌效益,这是一个很划算的事情。比如投一千万做一个交易所,广告效应可能好于1000万的广告。一家龙头企业建一个交易所,商品生产,交易中心形成经济中心,可以发展成为金融中心,如果在这几个中心里面都能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对企业而言是很划算的”,交易市场内人士指出。
事实上,对于地方政府而言,也更希望交易中心能够建在当地。李翔告诉记者:“建立一个交易中心,能够汇集来自全国各地的资金,促进地方政府的发展,同时,一个在全国有影响力的交易中心所产生的税收也是很可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