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心咖啡致癌吗?花点时间自己煮咖啡,就可以降低致癌风险!

作者:笔记咖啡
发布时间:
浏览次数: 673

而经过此次评估后,国际癌症研究署提出以下共识:

另加上:

这代表,可以大方的把咖啡当提神饮料了吗?(准备欢呼!🎉🎉🎉)

1991年国际癌症研究署,根据病例对照研究中膀胱癌关联性,以及动物实验中致癌性之有限证据,将咖啡归类于“或可能对人类致癌”(组2B)的物质。

另外,原本于1991年IARC将“喝热奶精”为“可能对人类致癌”(组2A)

此次共识,IARC亦根据:

将原本的分类,调整为“喝奶精”──“未能分类其对人类致癌性”(组3)以及“喝65度C以上热饮”──“可能对人类致癌”(组2A)。

简单来说,奶精不是元凶,那个害你的,是喝热水!

简单总结,IARC(2016)最新共识:

奶精:调整为“未能分类其对人类致癌性”(组3)之物质

另加上:

“喝65度C以上热饮”──“可能对人类致癌”(组2A)

对于爱喝咖啡的你,此时松了一口气?科学研究就是这样,过去的结论会逐渐随著研究证据的累积,而被推翻,但相同的,未来若找到关键致癌原因,目前的结论也可能被推翻。

不要喝太烫的水,似乎是需要注意的!

在德国,人们常关注炸薯条、薯片中的丙烯酰胺,不过,咖啡也的确属于丙烯酰胺较多出现的产品。在食品中无法完全避免丙烯酰胺,因为它产生于加热过程中,除非人们彻底放弃吃煎炸、烧烤、烘烤的食物。拉姆蓬介绍说,丙烯酰胺是在某些糖与蛋白质在高温时产生的。对鼠类的动物实验显示,可能引发致癌。对于人类而言,德国最新的研究显示,人体天生看来就带有一部分的丙烯酰胺,外界环境的丙烯酰胺与之叠加。是否会致癌,取决于摄入有害物质的种类、摄入时间与摄入量。此外,人体天然的修复机制也是相关因素。随著年龄的增长,这一修复能力会减弱。

拉姆蓬说,永远无法用学术研究证明一个人是因为摄入丙烯酰胺而得致癌,但研究可以显示的是,较长时间内摄入过多该物质会提高统计学上的致癌风险。

这位专家表示,如果咖啡豆烘焙的强度过大或时间过长,在个别情况下,每公斤咖啡粉的丙烯酰胺含量可能超出600微克。总体而言,即溶咖啡比磨制咖啡的含量更高。

虽然即溶咖啡快速又方便,但事实上它的丙烯酰胺含量较高。而相较之下,自己煮的咖啡丙烯酰胺含量极低。

最容易避免丙烯酰胺的方式就是更换提神饮料。低温干燥制成的生茶就是一种很好的选择。

研究指出,深焙的咖啡所拥有的丙烯酰胺比浅焙所制成的咖啡含量还要低,因此要喝咖啡的话可以试试深焙的咖啡。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