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知识分子咖啡是怎样卖咖啡的?知识分子咖啡图标有故事
用我咖啡师室友的话来说:“喝咖啡,你属于半专业型的,我给你冲了那么多种豆子,你走了个捷径。”我想了想,从什么时候开始,咖啡变“难”了?它的门槛越来越高,让食客有点害怕,有点像葡萄酒了。为了弄明白咖啡是如何走到今天这步的,我查了些资料。这家叫做“知识分子咖啡”的咖啡,功劳不小。
我想从一个咖啡爱好者的角度,和你说说这位知识分子的故事。
是谁,自称“知识分子”?
虽说它的logo是颗长著翅膀的小豆子,这个咖啡公司并没有飞很远。目前只在美国境内有咖啡店,分布在芝加哥、纽约、波士顿、洛杉矶。另外还有三个烘豆子工厂,分别在芝加哥、洛杉矶、旧金山。
说来,为什么要叫知识分子?喝了会变聪明吗?
咖啡浪潮,一波一波又一波
如今,这种打通咖啡上下游的公司越来越多,他们共同组成了咖啡爱好者津津乐道的“第三波咖啡浪潮”。到底什么叫第三波?第一第二波在哪?
图片来自Intelligentsia官网的寻豆日志
直接贸易一出来,咖啡同行们不高兴了,谁愿意自己的行业大地震啊?
“你们这是扰乱市场秩序,很过分!”
“你们这是打著慈善的名号赚钱,很过分!”
“你们这是用花里胡哨的营销糊弄消费者,很过分!”
但是消费者除了抱怨价格贵以外,并无大意见,甚至大部分人很高兴。毕竟,他们除了星巴克以外多了一个选择。
在我爸妈那一辈人眼中,咖啡师就是服务员,给餐厅打工的。我一直觉得,咖啡师、厨师、餐厅服务员都不是零起点的工作,是需要艺术和智慧的。美国很多星巴克的工作人员都是兼职打工的大学生,他们的初衷确实是赚生活费,然而真正做得好的,都不把它当成“一份差事”。
话说回来,还是名字起得好。都叫知识分子咖啡了,能不重视咖啡教育吗?
什么样的是好咖啡店?这就跟哪家饭店好吃、哪家酒吧好喝一样,几乎是一个聊天雷区。每当你说出一个名字,总有人跳出来反驳:“我觉得这家一般诶,xxx的咖啡不错!”
要我说,当你想喝咖啡的时候(独自工作或者和朋友约),脑袋里第一家蹦出来的店,就是好的咖啡店。网红咖啡馆也好、公司楼下的星巴克也罢,能让你喝得开心、呆得舒服的咖啡店,就是好咖啡店。网红咖啡店好在,它满足了拍照和社交的需求,咖啡好不好喝不重要;星巴克赢在方便;而如果好喝好看方便、而且能给人灵感,那便是极好了。
喝它的时候我创造力爆棚。而且不知为何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