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咖啡豆:阿拉比卡的详情介绍及其与罗布斯塔的区别

作者:笔记咖啡
发布时间:
浏览次数: 756



  植物学分类

  完整咖啡分类:

  现在的商业咖啡产业中,两个重要的咖啡种是ARABICA和CANEPHORA(更多的叫ROBUSTA)。

  ARABICA种源自埃塞俄比亚发现的最原始的咖啡树。这种咖啡树生产出优良,柔和,香味浓郁的咖啡豆,占世界上全部产量的大约70%。在世界市场上,这种咖啡豆价格最高。好的ARABICA生长在海平面以上2000-6000英尺之间—最理想的高度随距离赤道的远近而变化。最重要的因素是温度必须保持柔和,不能太热也不能太冷,最好保持在59-75华氏度并有大约60英寸的年降雨量。ARABICA生命力强,但是突然的强霜能致它于死地。值得去人工耕种,因为野生的生长在陡坡上很难采收。并且,需要额外的关照,因为ARABICA比ROBUSTA容易感染更多的疾病。ARABICA自我授粉。豆子的形状比ROBUSTA更扁,瘦长且含更低的咖啡因。

  罗布斯塔ROBUSTA种咖啡

  解剖咖啡果

  咖啡果外果皮的下边是一层薄薄的果酱状的中果皮果肉,内果实(咖啡豆)包裹在羊皮纸袋状的鞘膜里,鞘膜内是薄膜分隔的两颗咖啡豆。生物学家把这层薄膜叫做SPERMODERM,但在咖啡贸易中更普遍的叫做“银鞘”。

  阿拉比卡豆

  科属:茜草科咖啡属

  小粒咖啡的果实比中粒咖啡和大粒咖啡要小,浆果椭圆型,一般内有两粒种子,即所谓的“咖啡豆”。

  亚种:

  阿拉比卡咖啡树

  世界上最主要的咖啡树种之一。

  全世界的咖啡豆中,阿拉比卡种的咖啡约占65%—80%,它绝佳的风味与香气,使其成为这些原生种中唯一能够直接、单独饮用的咖啡。但其对干燥、霜害、病虫害等的抵抗力较低,特别是对咖啡最大的天敌—叶锈病,因而各生产国无不致力于改良品种。比如,众所周知的斯里兰卡,过去斯里兰卡曾是远近闻名的咖啡生产国之一,19世纪末却因为叶锈病的肆虐,咖啡庄园无一幸免。此后,斯里兰卡转而发展红茶,并于印度同为红茶王国。

  阿拉比卡种属较大的灌木,叶子呈椭圆形、深绿色,果实也是椭圆形,一般有两棵略微扁平的豆子,豆身小而浑圆,正面呈长椭圆形,中间裂纹窄而弯曲呈S形,豆子背面的圆弧形较平整。咖啡因含量约1%—1.7%。

  阿拉比卡种咖啡树多生长在海拔900米—2000米高度之间;较耐寒,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5—24℃;需较大的湿度,年降雨量不少于1500毫升,同时,对栽培技术和条件也要求较高的要求。

  阿拉比卡种咖啡豆主要产地为南美洲(阿根廷及巴西部分区域除外)、中美洲各国、非洲(肯尼亚、衣索比卡等地,主要是东非)、亚洲(包括也门、印度、巴布亚新几内亚的部分区域),中国的云南、海南、台湾地区也种植有少量的阿拉比卡种咖啡豆。

  阿拉比卡咖啡

  阿拉比卡咖啡(Coffee.Arabica):又称阿拉伯咖啡,由1753年林内乌斯确定了其在分类学上的位置,它能结出阿拉比卡咖啡(C.Arabica)豆,在全世界称得上是优质咖啡豆,也是唯一可以不加任何配料便可以饮用的咖啡。

  阿拉比卡咖啡(C.Arabica)树适合种植在海拔1000—-2000米左右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有高山地形的国家,生长在排水良好的肥沃的山坡上,需要充足的阳光和持续的雨季和充沛的雨量,温度在15~~24度的季节性气候,白天温和不酷热的气温,以及少于两小时的直接日照,因此农夫通常在咖啡圆中夹种许多高一点的相近品种的树来遮阴;夜晚温度在15度左右,温度过高则会使咖啡浆果发育太快,结不出小而味浓的坚硬优质的阿拉比卡咖啡(C.Arabica),过低而结霜就会冻死咖啡树。

  阿拉比卡咖啡(C.Arabica)树通常是较大的灌木,叶子为绿色、椭圆形,抗锈蚀病能力较差。其寿命在20~~30年不等(视生产条件和护理好坏程度),之后还需重新栽种,一般3~4年收获一次,果实为椭圆形,一般有两颗较扁平的咖啡豆,沟纹曲折,有点很花生。如只有一颗就叫peaberry豌豆形咖啡豆。其产量约占世界咖啡总产量的70%。

  来源:网络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