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事咖啡行业,任何时候起步都不晚

作者:笔记咖啡
发布时间:
浏览次数: 726

作者介绍

魏凌鹏

转眼间已经从事了咖啡行业12年。这期间最常被人问到的问题:你是怎么开始做咖啡的?

通常最一般的回答是:因为喜欢喝咖啡,慢慢地就想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情。另一个比较励志一点的版本是:当年大学毕业工作后,家附近有家咖啡店,是一对海归开的。当时有个活动是买九送一,当我积攒了9杯去换那1杯免费的时候,发现它关门了......从此我就立志将来要开一家咖啡店,也搞这样的活动......

严肃地想想,我也说不太清楚当初怎么就突然想到了要做咖啡。但显然这不是我年少时的理想,我们小时候不应该是所有人都立志当科学家的吗?

记得当时想买些咖啡器具,但不知去哪里买(那时淘宝还没流行起来),然后觉得开一个卖咖啡器具的店应该很不错,因为是市场空白。现在想起来这大概就是我最初想做咖啡的念头。后来等我开店了,才知道没人做是根本没这个市场需求,摆在货架上的咖啡器具一个月也卖不出去几个。幸好当时店里不是仅仅卖咖啡器具,还兼卖咖啡豆和咖啡饮品。

开店前根本谈不上计划,也没有什么市场调研,就着手干了起来。我相信如果当时做了充分的市场调研,根本就不会开咖啡店。所以至今在我的价值观里,认为如果你想要做什么事情就去做,如果做了充分的市场调研再去做,八成会觉得这个事根本没法做。

当时的市场状况是这样的:2005年开的这家咖啡店,店很小,但是应该算是国内最早的自家烘焙咖啡店,这种形式的咖啡店我之前并没有见过,只是当时有一个机会去到埃塞俄比亚,见到当地有一家咖啡店是这么做的,觉得很新颖。于是买了一台很小的烘焙机,就开始在店内烘焙咖啡。

在那个时候还基本没有精品咖啡的概念。别提现在各种各样的庄园豆、竞标豆了,能够买到小批量的生豆已经很难。更何况还是要跟相熟的咖啡工厂请求分一些生豆卖给我们才可以。甚至还有朋友去埃塞俄比亚,就托他人肉带一些生豆回来。比如现在市面上很常见的耶加雪菲,那个时候甚至都没听说过。朋友从埃塞俄比亚带这种生豆回来,非常好喝。想想我们店也应该算是国内最早卖耶加雪菲的咖啡店。

当时的观念,认为只要是新鲜的就是好的,所以一直坚持自家烘焙。现在想想,当初的很多观念都是不对的。但是最初的几年由于坚持每天自己烘焙咖啡豆,虽然没卖出去多少,咖啡的品种也很少,但是为自己理解咖啡的味道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就这样坚持了几年,直到2008年咖啡展会上,上海珈露梦的袁先生从日本咖啡公司带回的各种各样的咖啡生豆,才真正让大家接触到了精品咖啡,我认为那时才算是精品咖啡在中国成长的萌芽阶段。到了2010年以后,精品咖啡行业逐渐地热闹起来,大家开始关注咖啡的品质,自己烘豆的店越来越多,生豆供应商也越来越多,小批量购买生豆再也不是什么难事。在中国就能喝到全世界最好的咖啡,国际交流也在那时候变得越来越多。

在这期间,我们从事的业务,也从咖啡店的经营慢慢过渡到以咖啡培训为主。

即便是培训市场里,产生的变化非常大,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学员的构成。刚开始做培训的时候,90%的学员基本上是以开咖啡店为目的;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爱好者加入培训,纯粹是为了个人兴趣爱好,而这些学员已经占了三成左右;追求高品质的咖啡和想了解咖啡的爱好者也逐渐多了起来,这也说明了市场的增长与越发的成熟。

从事咖啡行业的人不断涌现,其中很多有实力的大公司也加入到这个行业,竞争因此越来越激烈。毕竟中国的人均咖啡消费量还比较少,未来依旧有很大的成长空间。

很多学员会问我,现在这个行业的公司已经这么多,自己的经验匮乏,还适不适合进入咖啡行业?对此我想说的是,精品咖啡行业的变化如此之快、之大。之前的经验并不算什么经验,比如我开头说过自己从事咖啡行业已经12年。这句话的意思并不意味着有12年的经验,拿过去的眼光看待现在已经没有任何借鉴的意义。只有最近两三年的经历才真正算得上经验,之前的经历,只不过是把过时的事情重重复复做了很多年而已。

如今我们的生活方式都在发生很大的转变。就拿我们的咖啡沙龙论坛举例,前几年还很热闹,但是随着移动互联的发展,现在我们自己使用电脑的时间都减少了很多,更别说花时间混论坛了。因此我们自己也要不断转型,只要保持学习的心态,关注新的趋势,具备创新精神,不拘泥于之前经验的缺失,至于未来的市场如何,让我们共同期待。

所以,真的想做,就放手一搏,任何时候起步都不晚。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