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平贸易与生态永续咖啡─从利伯维尔场到公平贸易

作者:笔记咖啡
发布时间:
浏览次数: 897

城市中一间间的咖啡店林立,上班族们在时尚味十足的咖啡厅,享受一杯咖啡的美好早晨;若时间仓卒,或许可以考虑到便利商店;不到五分钟,便可享用浓郁的咖啡,启动精神饱满的上班天。

不知道从何时开始,台湾人的生活渐渐无法脱离咖啡。过去比较普遍的是便利商店中的三合一咖啡,而现在早已出现大大小小,跨国或本国的咖啡连锁店。而讲究咖啡口味或品味的人,更喜欢的方式是亲自挑选上等咖啡豆,并买一台咖啡机煮咖啡。咖啡除了本身的口味及香气,更代表时尚品味。

我们都是咖啡的消费者,注重的是咖啡的质量和其品味的象征,产地的故事对我们来说似乎遥不可及。不过,在享受一杯咖啡的味道和社会品味背后,还有很多不为人知,或是许多人不愿正视的部份;可能您无法置信的是其国际贸易、生态、社会正义间不断牵动的复杂结构;一方面是庞大资金的喊价交易市场,再多的利润也无法填补商人们的贪心,另一方面是无数的咖啡小农一贫如洗、穷苦潦倒;而森林倒下,取而代之的是单一种植的咖啡,土地饱受农药和化肥的摧残,千千万万的生物,及无辜的咖啡农就此受到毒害,残留一片死寂。

可否想过您手上的一杯咖啡如何从产地到这里,又牵动了多少咖啡小农生计和生态的问题?

咖啡──从利伯维尔场到公平贸易

咖啡产业的生态和经济问题不是晚近才发生的;自从全球咖啡贸易强调大量生产,供应广大需求时,问题便日渐累积,尤其到了这一、二十年,出现了几次的价格崩盘,便不难想象咖啡农面临的前所未有的困境。也因价格的巨幅涨跌,让人察觉到自由贸易为「不公平贸易」的事实,随之出现了公平贸易的倡议与产销机制,试图提出解决之道。首开先锋的是欧洲国家,在上个世纪的六七○年代开始出现公平贸易的概念;而八○年代晚期则开始进入公平贸易的商标期。当然,贸易结构最为人诟病的咖啡,即是公平贸易运动的首要农产品。

位于墨西哥南部的Oaxaca省,是墨西哥重要的咖啡产区之一,也是该国较为贫穷的地区。Oaxaca省的Tehuantepec地区从十九世纪末便开始种咖啡,农民大多属于Mixe和Zapoteca两大原住民族。墨西哥南部的咖啡小农们依赖的是收购商;他们称之为「coyote」(郊狼);其低廉的收购价,常常不到种植咖啡的成本,而Tehuantepec的农民也不能幸免。直到六、七○年代,收购商放弃了当地的生意,农民开始用下一期咖啡的收成举债或保证玉米的产出。

UCIRI逐渐获得欧洲消费者的信任,也因此咖啡得以售往欧洲、北美洲的许多国家。现今合作社的生产共有五十三个小区,约两千七百位农民加入。不同于过去不稳定的咖啡价格,一旦暴跌小农就陷入莫大的贫穷危机;在公平贸易的市场,合作社的农户平均有80%的收入来自咖啡,其余则是其它的水果或作物,有固定的经济来源。不仅如此,为了保障粮食,传统的耕作方式──milpa,即玉米、豆类、瓜类等混作还能提供小农主食。

UCIRI的出现、官方机构INMECAFE在一九八九年因贪污及营运状况不佳而遭到清算、墨西哥咖啡的国际出口价在八○年代末及九○年代初暴跌到历史低点,皆促使墨西哥南部的Oaxaca省、Chiapas省等地小农合作社崛起。合作社的共同生产,得以获得更好保证的收购价,并回馈小区发展,脱离中间商及利伯维尔场的不合理机制。另外,在墨西哥的例子中,公平贸易咖啡与有机咖啡的重复性相当高;有机咖啡平均收购价比惯行咖啡高出百分之十,若同时为公平贸易,则又高出百分之三。

Certimex的Logo

荫下咖啡、友善鸟类咖啡

公平贸易咖啡是咖啡农得到社会经济正义的管道,其对产地亦有一套友善环境的规范;不过墨西哥的咖啡故事不仅如此,在生态上的价值更高。墨西哥的阿拉比卡咖啡多种植在海拔600~1200公尺的山上,热带或副热带的森林中。而原住民种植咖啡的盛行方式为传统的农林混作,咖啡栽种于多种原生树木间,生态系近乎森林。事实上,利伯维尔场的咖啡为了拓展商机,早已扬弃此农林混作的可能,利用绿色革命模式,灌输单一作物提高产量的概念;就如同一般我们在市面上喝到的咖啡,生产过程中砍除所有农场中的树木,必须投入大量的农药与化肥;或许短期间能增产,但生物多样性、土壤沃度等大为流失,对生态造成相当大的负面影响,并非永续的生产方式。

而荫下咖啡,即种植于树荫下的咖啡,便与此大不相同。荫下咖啡有许多类别,尽管较为友善生态,仍非所有皆为有机。如过去INMECAFE推广的荫下咖啡,农场中仅单一树种可提供树荫,且农药、化肥的施用是必要的。反之,原住民传统耕作的「荫下」咖啡,依照农林混作的方式,各种遮荫树木常和果树交杂散布,有时森林树冠下、咖啡灌木上方,会种植相对而言较浓密的香蕉树。

修枝会产生小型光孔隙,孔隙中便可种植树薯、山芋或其他一年生的作物。需要更新咖啡灌木群时(即移除旧株,种下新植株),会产生更大的光孔隙,可种植玉米、大豆或其他需旋旋光性强的作物。因此,传统咖啡农地会拥有通常属于森林的结构特征。此耕作模式不仅有丰富的树种提供的良好树冠层,还有较高的腐植质、生物多样性、固碳、保水、防止坡地土壤流失等作用,更是重要的北美候鸟栖地,在生态上的价值无庸置疑。

支持大规模单一作物的农企业常说,唯有提高产量才能应付消费所需。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的是,现今已有越来越多的学者研究对「产量」的定义提出质疑;即日光矮种的咖啡产量不一定比荫下咖啡高,而传统的荫下栽种方式更能保障生态的永续性。另一个您不可不知的事实是,目前全世界咖啡产量处在过剩的状态。在这里我们想问:利伯维尔场总是追求产量至上,是否仍应是无法动摇的绝对标准?

(上)友善鸟类认证logo(下)雨林联盟认证logo

一杯咖啡,改变世界的种子

咖啡产业的问题由来已久。在世界越来越朝向资本主义运转时,复杂结构中底层的农民、不受重视的生态问题,也终于被发现,随之而来的是持续的倡议,甚至建立一个不同的模式,让更多人有不一样的选择管道;您也可以为小农和生态尽一份心力。

而墨西哥的公平贸易、有机、荫下咖啡、友善鸟类咖啡兴起,和欧美国家的消费者运动息息相关;当消费者发现全球热门的交易商品──咖啡,竟导致剥削小农和产地环境时,如何运用道德消费的力量,便成为改变世界的新可能。

到目前,全球的咖啡市场中,有机咖啡产量占1.5%;这个数字背后,也代表了许多第三世界国家小农得以有尊严地生活的故事。咖啡市场中,公平贸易和有机咖啡关系密切,全球80%有机咖啡同时为公平贸易咖啡。当我们在喝下一杯有机、公平贸易,甚至是荫下、友善鸟类的咖啡时,或许更重要的是,谨记这个数据仅占全球市场的一小部份;这代表离我们期待的生态永续与社会正义目标还非常遥远,而我们应该努力的部分还更多。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