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百科知识 关于咖啡•名人•趣话

作者:笔记咖啡
发布时间:
浏览次数: 668

  咖啡,这个充满着感性容易让人沉思的饮料,从它本身被发现到传播发展的一系列过程,经历了无数神秘曲折的故事,而咖啡在传入欧洲之后,更是跟许多名人接下不解之缘,留下不少趣闻佳话。

  咖啡最初传入欧洲是威尼斯商人于1615年将咖啡传入欧洲,初期由于人们对咖啡缺乏了解,而且教会统治下的欧洲对于这种来自阿拉伯世界的奇怪的黑色饮料存在着戒备和抵制心理,当时教会是禁止人们饮用咖啡的。而罗马教皇克雷蒙八世在亲自品尝过咖啡后,不禁为咖啡的美味所征服,于是大喜:为何这如此美味的饮料反而让魔鬼撒旦来独享?让咖啡也受洗为上帝的饮料吧!此言一出,咖啡开始大规模蔓延全欧洲。

  伟大的德国音乐家巴赫是咖啡的忠实拥护者。他不但自己酷爱咖啡,在他的作品中都有咖啡的题材,他的著名的《咖啡康塔塔》作于1734至1735年间。情节讲的是一个叫丽茜的女孩嗜好咖啡,父亲要求她放弃这一嗜好,她不同意,于是父亲以各种威胁引诱促使女人让步,但均告失败,后来只好央求女儿,只要戒除咖啡,愿意为她找一个好郎君。女儿则表示:除非婚约上写上“婚后允许我照样喝咖啡”,全曲诙谐乐观,是巴赫最有名的一部康塔塔。其中描写咖啡的歌词“比千万次香吻更甜蜜,比陈年佳酿更醉人”更是成了经典。

  发现血液循环的英国医生哈维在临死之前依旧惦记着自己的咖啡。请求律师拿一颗咖啡豆给他,他对这那颗豆端详了许久,说:“没想到这颗小小的咖啡豆,却是幸福和价值的源泉所在”。他的遗嘱也因咖啡而不同寻常:他的遗产有一部分捐款给伦敦医科大学,捐款的数目是他一生用来喝咖啡的钱,而且他还要求受捐赠人要在每年他的祭祀日用喝咖啡的方式来纪念他。

  也许正如哈维所说“咖啡是幸福和价值的源泉所在”,所以伟大的音乐家莫扎特在临终之前喝下了他的最后一杯咖啡,轻叹了一声:“哦,真是舒服啊!”离开人世。

  16世纪末莎士比亚来到意大利北部小城维罗纳,正是在维罗纳德咖啡馆里他听到了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感动之余,他打算将其写成书,于是白天他出去采风,晚上则在咖啡馆奋笔疾书,一个多月的时间完成了不朽名著《罗密欧与朱丽叶》。

  画家梵高在巴黎时,常进入铃鼓酒馆,喝酒交朋友或是寻找适合的模特儿。他创作的《铃鼓咖啡屋的女人》,是以铃鼓咖啡屋的老板雅歌斯蒂娜作为描写对象的。

  1888年梵高拖着疲惫的身心离开巴黎,到南方寻找平静。他常常到咖啡屋中观察那些消沉的灵魂,以咖啡馆中的情景入画。在《夜间的咖啡屋》这幅画中,画中人散发着魔鬼般的气氛。有一个星期,他在4天里靠23杯咖啡加几片面包渡过了难关。凡高去世前两个月,1890年5月21日,因为害怕巴黎的嘈杂,同时更渴望重新拿起画笔,凡高拿着弟弟提奥的介绍信,来到奥维尔找加歇医生——画家毕沙罗和塞尚的朋友,一位热衷绘画的业余艺术家。医生给他找了个每天6法郎的避暑旅馆,而凡高却住进了市政厅对面的“拉武旅馆”——这里只要3.5法郎一天。凡高曾说:“咖啡馆是一个使人思考,使人犯罪,使人堕落的地方”对咖啡馆,梵高寄托了自己复杂的感情,他的遗嘱中写道:我相信,在我死后,我的画,会在咖啡馆里展出。而在他死后的100多年后,他的画展果真在拉武咖啡馆举办。

  英国哲学家和政治活动家詹.麦金托什,对咖啡一往情深。他认为,一个人的智力,与饮用的咖啡量成正比。

  拿破仑也酷爱咖啡,他形容喝咖啡的感受是:“相当数量的咖啡会使我兴奋,而且赋予我温暖和异乎寻常的力量”据说他曾有一次在咖啡馆喝咖啡忘带钱而把军帽留下抵债。有名的皇家咖啡就是拿破仑远征俄国时的意外发明。当时因为俄国天气寒冷,他便教兵士在咖啡中掺入白兰地以取暖,后来这种咖啡经过人们的改善成了有名的皇家咖啡。

  法国大革命时期罗伯斯比尔、丹顿、马拉曾经多次在咖啡馆里讨论政事策划革命。

  列宁在巴黎时也是咖啡馆为他提供了良好的空间和环境,也是在咖啡馆,他策划了著名的十月革命。

  近代西方政坛也出现不少关于咖啡的趣事。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美国出生的女权主义者南希•阿斯特去拜访丘吉尔,希望他帮助她顺利竞选,成为众议院第一位女议员,并大谈她的女权观点。丘吉尔嘲笑了她的这一念头,也不同意她的一些观点,这使这位夫人大为恼火。她对丘吉尔说:“温斯顿,如果我是你的妻子,我就会往您的咖啡杯里放毒。”

  丘吉尔温柔地接着说:“如果我是你的丈夫,我就毫不犹豫地把它喝下去”

  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严格实行配给制度,每人每天只能喝一杯咖啡。一天,罗斯福招待记者时说,他早上喝过一杯咖啡,晚上又喝了一杯。记者们听了马上质问:“我们每人每天只有一杯咖啡,你哪里来的两杯?”

  不少记者以为,这下一定可以捞到头版头条的新闻了。

  而科学界,同样萦绕着咖啡的香气。

  以后他习惯去大都会咖啡馆。在那里,他面前放着一杯咖啡,手里拿着一本书,时而冥思苦想,时而激动地在书上写写画画,一坐就是一个下午。在大都会咖啡馆,爱因斯坦读完了名著《科学的价值》。

  英国科学家马丁从剑桥大学毕业后,曾就职于羊毛工业研究协会、布茨纯药物公司研究部、国家医学研究所、英国威尔柯米基金会等。

  一天,他和其他研究人员一起喝咖啡,不留神将咖啡洒在滤纸上。滴滴咖啡渗入滤纸后,痕迹中心的咖啡色最浓,随着咖啡的逐渐渗透,颜色则越来越浅。

  看着滤纸上深浅不一的颜色变化,马丁想,也许这个原理可以使眼下他最关心的氨基酸分离。经过各种努力,马丁终于设计出一种可以用滤纸分离氨基酸的纸分离法。

  马丁因这一发现,于1952年与共同研究者辛格一起获得诺贝尔奖。

  不管是事实也好,或者加上人们的一点猜测和夸张的成分也好,总之咖啡自诞生以来,就和人类形成了不可分割的关系并渐渐渗入人们的生活中,而这些名人趣事也不过是浩瀚宇宙中几颗比较耀眼的星而已,在那些普通的星星上,咖啡与人类的故事,依然很多,随着时间的转动,不停的上演着,千百年之后,又会有怎样的故事流传呢?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