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风味轮:苦味与咸味,酸甜与清甜

作者:笔记咖啡
发布时间:
浏览次数: 753

  至于苦味与咸味则无挥发性,用鼻子闻不到,纯粹属于味觉辨识的滋味范畴了。

  让我们接着上一节内容开始学习,准备好,那我们就开始了!

  绿原酸增加苦味与涩感

  很多人以为只有深焙或重焙才会苦,其实烘焙技术差,即使二爆前的浅中焙也会有碍口的苦味。譬如说,烘焙时间拖太久且风门紧闭或开太小,炉内碳化粒子无法排出,堆识豆表,或是烟管太久未清除油垢,即使浅中焙也会有严重的燥苦或焦苦味。

  咖啡因微苦味

  胡芦巴碱意外的甘苦味

  芦巴碱是咖啡苦味的重要因子,所幸不耐火候,烘焙度愈深,胡芦巴碱裂解愈多,苦味就愈低,照理说浅中焙的胡芦巴碱降解少于深焙,因此浅中焙的苦味会高子深焙。但实际情况却非如此,浅中焙的苦味明显低于深焙。科学家研究后发现,原来浅中焙残余较多的胡转巴碱的苦味,居然和浅中焙碳化程度较低且甜度较高的焦糖结合,产生悦口的甘苦滋味。

  反观深焙的胡芦巴碱虽已降解殆尽,几无苦味,但深焙的焦糖,碳化程度较高,苦味较高(但并非绝对),反而抵消了胡芦巴碱降解后无苦味的功劳。可见胡芦巴碱与焦糖在浅中焙与深焙的甘苦平衡上,占有一席之地。

  ●●●

  浅中焙滋味谱•甜味谱:酸甜与清甜

  酸甜:|水果味|酸甜互扬|酸甜震|

  清甜:|桑顺I甜咸中和|黑糖尾韵I曰晒味|中海拔水洗豆

  虽然焦糖的挥发香气很容易以回气鼻腔技巧,用鼻后嗅觉来享受,但味觉要喝出黑咖啡的甜味并不容易,因为甜味常被其他酸、苦、咸成分干扰,不易跳脱出来,除非熟豆的甜味成分高出平均值,才可能突围而出,喝出甜滋味。换言之,嗅觉远比味觉更容易享受到咖啡的甜感。

  酸甜互补增甜

  因此,杯测在味觉部分很重视糖分与酸味和咸味的互动滋味。浅中焙"甜味谱"的酸甜味就是甜味与酸味的互动滋味,最常出现在1300米以上高海拔水洗豆,如果柠檬酸、苹果酸和醋酸含量不低,会有尖酸味,但如果咖啡的糖分含量高,就可中和部分果酸,使得尖酸变得柔顺、活拨有动感,而有水果风味,并出现有趣的"酸甜震"的滋味。

  咸甜互扬增甜

  浅中培"甜味潜"的清甜味,主要指曰晒豆的甜味,由子日晒处理的脂肪族酸含量较低,矿物质所含的咸味成分很容易与糖分互扬,产生清甜的滋味,但是曰晒豆的糖分若低于平均质,就容易出现咸味。另外,清甜滋味也常见干海拔1300来以下的中海拔水洗豆或半水洗豆,印尼和我国的台湾地区以及牙买加蓝山,常有此甜感。

  ●●●

  浅中焙滋味谱•咸味谱:微咸亦不讨好

  微咸:|浅中焙|木头味|单调

  欠缺有机物易咸

  巴西商用豆风味贫乏单调,主要是咸味的无机物含量较一般产地来得高,中和了有机酸与糖分,因此喝来空空的,如果巴西豆的糖分和有机酸含量太低,,就很容局出现咸滋味。印尼豆也常有微咸味,这和海拨较低或阿拉比卡与罗巴斯塔混血品种较多有关系。我的粗浅经验是,有咸味的咖啡,多半会有木屑味,这也是欠缺有机物的佐证。基本上,浅中焙咖啡的咸味较淡,远不及重培明显。

  深焙增咸

  重焙滋味谱,唯技术是问

  虽然,重焙时尚是精品咖啡"第二波"的绝技,千禧年后已渐被崛起的"第三波"浅中焙时尚取代,但台湾地区大多数咖啡族还是偏好二爆后不酸嘴的风味。令他们上癒的,当然不是劣质深焙的焦苦咸,而是优质深焙的甘甜喉韵、上扬焦香与微呛酒气。

  一般自家烘焙迷习惯以爆米花机来烘豆,这种热气导热的袖珍烘焙机,升温太快,火力不易调控,很难烘出甘醇不苦的重焙豆,这跟设备与技术有绝对关系。可喜的是,近年科学家已找出深焙致苦的元凶,重焙味谱可分为优质与劣质,表列如下,盼能导正浅焙迷对深焙的严重误解。

  ●●●

  重焙优劣味谱•酚类是重焙的苦源

  优质重焙>甘醇味谱:|甘甜震|甘苦|树脂|威士忌|润喉

  劣质重焙>苦咸味谱:I酚味I焦苦I杂苦I碳化I咬喉咸涩

  长久以来,苦味一直是咖啡挥之不去的恶魔,很多人因苦却步。过去积非成是的看法是:咖啡苦味来自焦糖化过剧,浅中焙的出炉温较低,所以焦糖碳化程度低,甜味高,苦味低;而重焙豆出炉温较高,所以焦糖碳化程度深,甜味低,苦味高。

  这看似有理,实则不然。因为烘焙的化学反应极为复杂,光靠"焦糖化"不足以解释咖啡的甘与苦。近年,科学家终于揪出咖啡最大"苦主",并非大家耳熟能详的焦糖碳化或咖啡因问题,而是生豆含量甚丰的绿原酸,经烘焙降解的二级酚类化合物,才是苦味最大来源。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