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咖啡办沙龙,这还是儿时记忆中的“书店”吗?

作者:笔记咖啡
发布时间:
浏览次数: 876

  根据工作人员介绍,一般来说,涵芬楼门市折扣不低于八五折,在世界读书日这天,可能最低最低能降到七五折,但去年,有电商平台的图书折扣低至四折,“它们有著天然优势,用不著门市场租,也用不著那么多工作人员。读者老抱怨售价还是比电商高好多,但我们已经几乎不挣钱了”。

  “只靠卖书,实体书店没法生存。”涵芬楼工作人员无奈地叹气,“现在还是有了国家的一些扶持政策,倡导人们走进书店,情况还算有所好转”。

  包括明星、作家签售在内的沙龙对书店销售额也有很明显的带动作用。4月15日下午,拥有大批年轻粉丝的畅销书作家八月长安在北京言几又书店为新书《时间的女儿》举办了一次见面会,狂热的粉丝从上午十一点就开始排队。

  而就在那一天,《时间的女儿》在言几又(中关村店)卖出了674本,销量排名第一﹔排第二的《暗恋:橘生淮南》卖出174本。当天,八月长安作品的销量占言几又(中关村店)全天图书销量的88.8%。该店店员说,这个数据,也实力碾压了该门店本周周一到周五所有图书的销量,“占整周的66.7%”。

  在店员看来,这个现象并不稀奇,“我们靠得就是办活动来带动人气,作家、明星的粉丝本身就会买很多书。另外,来店里参加沙龙的人多了,逛一逛,也会带动书店里其他产品的销量。一般80%的活动都会刺激当天的业绩增长”。

  已工作两年的刘峥说,小时候常去新华书店,主要目标是教辅跟漫画书,现在更喜欢上述新型书店,“不喜欢逛图书大厦。书的数量很多,质量参差不齐。特色书店书虽然少,但是品质有保证。”

  “我也爱逛三联书店,周五晚上十点以后去,逛一两个小时。再去上面的咖啡馆喝点东西看看书。”刘峥解释道。

  “我比较爱买电子书。等人的时候常常会选择一家书店进去逛逛,不会买里头放著的产品。”二十多岁的王华(化名)说,自己其实不太介意书店特色不特色,本身只是对书感兴趣。

  30岁的张立(化名)很喜欢现在的特色书店,但极少会专程前来,“这儿有座位、有饮料,相对来说也安静,还能找几本书翻著看看,方便。赶上办活动能长点儿知识,老式的书店、图书大厦这些比较少。”

  既然反响还不错,那么,这样的特色书店未来会“遍地开花”吗?当然,有业内人士强调,互联网压力之下,书业急于转型,但不能啥新奇就卖啥,“始终得以图书为本”。

  或许,现在有咖啡有沙龙的书店们,已颇有一点体验式书店的模样,但究竟是不是最好的发展模式,大概只有时间才能够给出最终答案。

分享到: